一个令人乍舌的数字或能显示出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之强烈:目前预估正等候创业板上市排队的企业至少有300家,而能够满足创业板现有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全国有近5万家。
尽管创业板并不是非中小型医药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最佳选择,但对于目前仍处在坍塌中的海外资本市场而言,在国内上市显然更为靠谱。
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整个国际金融市场体系的崩塌,进而引发全球性金融动荡和信贷紧缩,这一波及全球资本市场的大事件,使得2008年全年公开市场上的生物医药企业的上市行动变得进退维谷,已经登陆海外资本市场的中国药企无法独善其身,股价亦随市波动。
与此同时,2008年全年,中国药企赴海外上市的动作基本停滞。国际知名审计师事务所安永承认,受金融风暴影响,其去年所有关于上市审计方面的工作基本处于搁置状态,这其中就包括一些原本打算到海外资本市场上市的中国药企。
如今,金融危机的寒流促使欲赴海外上市的中国药企不得不冷静地看待问题:将企业“资产证券化”及国际化是否为其发展的最佳路径。
不可否认,海外上市的确可以让中国药企获得国际化通路和来自专业性投资者的审视,但企业是否清楚自身定位,亦是其决定是否“出海”的重要因素——并非所有的中国药企都适用先声、迈瑞等海外寻金的经验。有业内声音认为,同济堂股价在纽交所难以走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国外投资者不了解中药体系,甚至有不少人对中医中药持质疑态度。
一个比较简单的衡量标准是:如果企业产品80%的市场在中国,即便能够实现快速国际化,获得的认同亦只有20%。如此一来,在国内创投融资市场日臻完善的今天,选择国内上市可能才是中国药企最为理性的抉择。
一些正在对本地企业开展上市辅导工作的地方政府承认,目前看来,选择登陆国内资本市场所需的上市资金远远低于国外市场,且安全系数远高于赶赴海外上市。
然而,风投们并未就此放弃游说中国企业海外融资。有迹象表明,它们正从一些小型生物医药企业撤离,转向投资具有市场前景的品种和研发项目。而另一方面,创投基金亦公布了一组鼓舞人心的数据:从1999~2008年,创投在中国投入了150亿美元,投资项目达3176个。
数据显示,中国创业资本规模与投资总量呈跳跃式快速增长,屡次刷新历史记录,在募资金额上,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3%。有创投界人士认为,2009年,创投将从风投撤离的中小型企业中寻找机会,乘新医改“东风”,逐浪中国医药市场。
(实习编辑:肖晓堃)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专长糖尿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及内分泌相关疾病的中医调治,对眩晕、头痛、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腰痛、关节痛、月经病、皮炎湿疹等常见病均有一定诊治心得。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擅长领域:擅长中医药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妇科疾病;应用中医手段调理亚健康、慢性疲劳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 青春痘、荨麻疹、咳嗽、气喘、眩晕、关节疼痛、口腔溃疡、小儿厌食等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