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西南合成复产,VE两巨头吓得跌停

2008-08-06 19:26: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主导产品维生素去年以来连续涨价,中期业绩爆炸式增长,未来景气度仍然被看好……诸多利好消息并没有继续支撑浙江医药和新和成的股价。昨日,惊闻竞争对手西南合成VE复产,两只VE生产企业双双封在了跌停板上。
  暴跌回放中期业绩暴增股价不涨反跌

  昨日,浙江医药一开盘便一路下行,携手新和成领跌医药板块。其中,浙江医药收市前1个小时便封死跌停。新和成虽几度打开跌停,但最终仍以跌停收盘。两只领跌股还带动东北制药和华北制药股价快速回落。整个医药板块昨日下跌2.89%,跌幅超过大盘。

  根据公司不久前发布的公告,维生素系列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令新和成、浙江医药的业绩出现爆炸性增长,两家公司业绩平均涨幅均超100倍!

  同时,券商也纷纷发布研发报告看好维生素市场的景气度。联合证券认为,2007年以来随着规模化养殖的迅速扩大,导致维生素的需求急剧增长,这是导致维生素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并间接拉动了VE、VA、VC等饲料添加剂的需求。

  另外,联合证券还对化学合成法生产的VE市场前景继续保持乐观态度。由于技术壁垒的难度、建厂周期等因素导致未来2年新产能难以出现。

  公司回应对手复产投资者过度惊慌

  弱市环境下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发股价发生强烈变化,但浙江医药与新和成双双跌停仍令不少投资者感到意外。“浙江医药怎么了?”不少股民在股吧内无奈地寻找着答案。昨日,每经记者以投资者的身份致电浙江医药。

  “可能是竞争对手西南合成发布复产公告,投资者过度反应了!”昨日,浙江医药董秘办工作人员表示。与业绩预增公告相比,即将正式出来的中报也不会发生变化。公司基本面也没有任何问题。

  她还进一步解释,在VE的产量上,西南合成根本无法对浙江医药构成威胁,对浙江医药影响很小。

  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有五家企业生产VE,其中两家为中外合资,剩下的三家分别是新和成、浙江医药、西南合成。

  生产VE的关键中间体用途狭窄,市场供应十分有限。前期,西南合成虽然具备VE生产技术却因为无法获得关键中间体而无法投产。随着公司建立起了相关采购渠道,恢复VE的生产,且目前VE售价维持高位,公司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同时,公司享受到的税率优惠,也将直接增厚公司2008年至2010的利润。

  目前,浙江医药与新和成仍是国内VE的两家主要生产企业,出口量已占国内的90%以上。而西南合成VE的复产每年仅能增加6000万元收入,前两家VE年生产规模大约是西南合成的2~3倍。

  市场分析股价透支机构获利套现

  国金证券分析师黄培苑向每经记者表示,受维生素价格上涨影响,作为国内两家VE生产企业的龙头,浙江医药与新和成中期业绩呈爆炸式增长。从维生素类产品的需求和价格来看,两家公司的前景乐观,基本面没有任何问题。

  不过,她表示,由于预期业绩的支撑,两家公司的股价今年以来走势明显强于大盘,利好已经提前透支,面临整个市场的不确定性,机构获利已经很丰厚,套现欲望十分强烈。

  另外,西南合成恢复生产后,仍无法和前两家企业相抗衡,但西南合成的复产为投资者心理带来了一定影响。目前,西南合成的股价仍在7元以下,而浙江医药、新和成昨日收盘价分别达到了19.75元和38.54元。

  据TOP数据,从7月16日浙江医药发布预增公告后截至8月1日,基金净卖出浙江医药2.16亿元,私募和券商席位买卖数额基本持平。

  记者查询得知,招商、鹏华两家一季度重仓持有浙江医药的基金公司名列基金净卖出榜单前列,其中,鹏华基金两个交易席位累计净卖出就超过1亿元,反映出基金急切的落袋为安的心态!

(实习编辑:肖晓堃)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