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制药企业甘愿掏腰包自然不是大发善心,而是一种“曲线”卖药的方式。美国制药企业尤其是制药巨头的“曲线营销”方式五花八门,小到给医生赠送小礼品、邀请他们度假,大到为医学会议“慷慨”赞助等不一而足。
拿了人家的礼品,医师们的腰杆自然没那么直了。正如美国精神病学协会首席执行官詹姆斯·斯库利25日在声明中说的那样,享用医药企业的免费饮食可能会“轻微影响”到医生们开处方药的习惯。
美国媒体前不久就曾报道称,美国制药巨头辉瑞公司和礼来公司2008年前三季度大笔投钱,共向非营利性医学组织赞助超过600万美元,用于召开有关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医学会议和教育宣传活动,以“曲线营销”方式提高相关药品销量。据报道,这笔钱的效果立竿见影,比如2007年第一季度到2008年第四季度,礼来公司生产的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药品“欣百达”销售额从4.42亿美元升至7.21亿美元。
一些医学专家因此就指责两家公司提供赞助“动机不纯”。美国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主任弗雷德里克·沃尔夫就认为,绝大多数制药企业提供赞助的真正目的是宣传某一病症,让人们买他们的药。
事实上,“曲线营销”已成为全球医药业企业的普遍做法,许多医学协会也的确借助企业赞助促进了医学交流,然而医学协会及一些专家在此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为企业做了宣传。此外,也曾出现这样的现象,即个别不良企业借助上述方法,有计划地把某些正常生理现象定义为疾病,或夸大某些疾病的严重性,以此引起公众关注,从而顺利向消费者推销产品,牟取利益。来自英、美等国的医学专家2006年就曾在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医学》杂志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了这一现象。
制药企业与部分医学协会“过从甚密”也引起了美国政界人士的关注。共和党参议员查尔斯·格拉斯利去年就曾要求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公布其与制药企业之间的财务关系。他还点名批评哈佛大学知名精神病学专家约瑟夫·比德曼从制药企业那里拿了不少好处。
不管是迫于各界压力,还是职业道德使然,拥有3.8万名医生会员的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终于站出来,成为美国第一个对制药企业“免费午餐”说“不”的医学协会,这具有重要意义。在某些场合,学会对“免费午餐”说“不”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需要医学协会对自身职责有清醒的认识。
(实习编辑:肖晓堃)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新制定的《制药行业水污染排放标准》(下称《新标准》)将在明年1月1日起全面执行。按规定,新建(改/扩建)制药企业或制药设备将于2008年7月开始强制执行新标准,而现有企业或设备也必须于2010年7月1日起,向新建(改/扩建)标准看齐。相关配套措施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擅长领域:专长糖尿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及内分泌相关疾病的中医调治,对眩晕、头痛、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腰痛、关节痛、月经病、皮炎湿疹等常见病均有一定诊治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