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骅:认为是产品有问题,所有刺五加的企业从此以后都结束了,刺五加事件都结束了,20年用下来都没有问题的,因为老百姓和大家的安全意识,大家的法制意识都很强,大家认为这个产品是有问题的,我坚决不用的,医生临床使用者来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个有问题先放一下,舆论导向导致整个行业出现了问题。
主持人:当您得知道了刺五加事件后您的第一反映是什么、是如何看待的。
杨正骅:我知道事件的报道后,我感觉整个行业面临一次很大的挑战,整个事件发生以后,舆论的导向,临床的导向,对事件将会展开一次大范围的评价,实际上当时所有的舆论导向没有对产品的本身做正面的去追踪去报道,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了跟踪,根本的原因没有及时的找到,没有及时的在社会上公布,因此这个问题在老百姓心目中,包括临床医生的心目中认为“刺五加”是有问题的,得到了最终的讨论后,我们也跟踪了详细事件的报道后,得出的结论是在流通领域因为淋雨和霉菌的原因,包括管理和商业流通管理上有问题,说明企业再生产流通上出了问题,它的GMP规范不能因为这个问题,将整个行业引申到中药注射剂和“刺五加”全部都有问题,大家对此的认识出现了偏差。
我们也认为这是中药注射剂行业出现了问题,还是生产企业临床规范应用的问题,当时感觉到在这些方面要继续搞清楚的问题。
主持人:外界来看好的企业含冤,消费者和专家提出了专业的置疑,政府希望提高标准,让行业内的企业不断的缩小,您是行业内的企业,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整个一系列的不良事件导致怎样的情况,您最真切的感受是怎样的。
杨正骅:刺五加、茵栀黄事件和2009年2月份的双黄连等连续的事件发生后,对中药注射剂企业实际上可以用毁灭性的打击形容,有很多的医院甚至在一夜之间将所有的中药注射剂赶出门外,对中药有歧视的人甚至提出了要废除中药注射剂在业界和临床上包括三甲医院都开始停药,甚至不在使用中药注射剂,这对于中药注射剂行业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
当然,我们同样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我想国家在2008年SFDA公布了关于开展中药注射剂检查的工作,我们也配合国家药监局通过一年的时间,包括原料制剂等领域反复的核查,包括工艺等等,整个检查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而且得到了国家允许继续生产合理使用的结果。
但是要严肃舆论导向的结果,还是要靠中药注射剂企业以身作则和管理规范,自身把管理包括GMP工艺管理、生产质控管理改善做得更好,才能提高行业的知名度,同时我觉得因为历史的原因,现在大概有400多家中药注射剂厂,质控标准是参差不齐,原来有很多地标升为国标,因此在质量控制线上没有统一的标准。
我们也期待国家在最近2009年1月13日出台了中药注射剂再评价的通知,我们也期待国家能够在这个行业能够得到进一步的规范,有统一的标准,规范中药注射剂的生产、质量控制以及流通和临床的合理使用。
主持人:您是否可以精辟的形容,现在的中药注射剂企业的惨状。
杨正骅:怎么说,应该讲从去年九月份以后,整个中药注射剂的领域平均的下滑,根据南方所的报道,根据上海医工院的报道,平均下滑了25%—30%的销售额,最大的问题是,就拿我们自己的产品来讲,经过中科院上海研究所13年的研发,投入了3个多亿元,同研发到生产、科研总共投资了3个多亿元,具有国内中药里程碑产品的“丹参多酚酸盐”这样的产品在2006年上市以后受到了不断中药注射剂不良风波的影响,对整个产品和市场的推动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后续的研发也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导致了后续产品研发的中断,包括资金链的中断,应该讲三年多的投入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作为中科院的要求,能够在三年时间内达到比较高的高度,由于不良事件反复的风波,我们也受到了行业大的冲击。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近日,国家药监局提醒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应警惕左氧氟沙星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肠易激综合症;一般炎症性胃肠道疾病(急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急慢性胰腺炎;各种肝炎;肝硬化腹水、大肠息肉;肛裂;肛瘘;内外痔;同时擅长给患者提供胃肠道如何保养等。
擅长领域:呼吸疾病、小儿顽咳、哮喘,经产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胆病等。自拟双石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小金丹治疗慢性肝炎血瘀证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