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推动中药价格上涨的因素多样 药农扩种仍需谨慎

2011-06-07 14:10: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据监测数据,2010年全国市场537种中药材中有84%涨价,平均涨幅109%,涨幅超100%的品种达96个。而今年3月以来,中药材涨价进入第4轮高峰。据相关市场专业人士分析,中药材价格今年还有上涨空间,且近期无降价趋势。<br><br>

  据监测数据,2010年全国市场537种中药材中有84%涨价,平均涨幅109%,涨幅超100%的品种达96个。而今年3月以来,中药材涨价进入第4轮高峰。据相关市场专业人士分析,中药材价格今年还有上涨空间,且近期降价趋势。

  从去年9月开始,中药材价格就开始小幅度上涨,但当时上涨趋势并不明显。但到今年3月,中药材价格就开始大幅度的增长。中药材集体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货币发量的增加是引发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导致消费者购买力的增加。购买力进一步决定商品的价格。中药材属于放开定价,由市场自由调节价格的商品。

  其次,中药材用途的扩大进一步提高市场需求。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健康理念,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而悄然改变。中药材的属性从最初单一的防痛治病,向滋补膳食、保健养生、酒水料、洗涤化妆等多个领域迅速延伸。中药材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大增加了中药材的需求量。

  然,劳动力、肥料、土地租金、运输等费用上涨提高了中药材的种养成本。另一方面,中药材的种植并没有形成一种科学性。“少了就赶,多了就砍”的怪圈依旧存在。

  最后,天灾人祸是进一步推动了价格的增长。近年来自然灾害增加,洪涝、地震、干旱等都造成部分中药材产区不同程度减产,导致市场供给减少。同时,越来越多人涌入经销链条,多重代理层层加价,但是中药材价格的涨价并没有转化为药农收益的增加。中药材品种游资推波助澜,跟风炒作,进一步推动价格增长。

  在我国,大多数的中药材种植方式是农民户种植,缺乏统一的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对中药材市场供需信息反应也较为迟钝。这种种植方式直接导致了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也法有效的应付市场需求的变化。由于药农法准确把握市场规律,在中药涨价时,开始大面积的种植,最终供大于求,中药价格大幅下跌,造成了“药贱伤农”的悲剧。

  因此,面对此次中药材价格上涨,药农千万不要盲目跟风扩大种植规模。而药农的重点工作是要不断提升中药材的品质,提升中药材的产品质量。要建立更加快捷的市场信息渠道,掌握第一手的市场供需信息,及时调整中药材种植规模,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实现种植效益的最大化。

(责任编辑:陈孟基)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容星耀主治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 印根权主任医师广州诺亚智慧门诊部

    擅长领域:擅长:儿童哮喘、儿童慢性咳嗽、小儿间质性肺病及呼吸系统疑难病的诊治。

  • 吕崇江主治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