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从3月28日起降低部分主要用于治疗感染和心血管疾病的抗生素和循环系统类药品最高零售价格,共涉及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规格。调整后的价格比现行规定价格平均降低21%,预计每年可减轻群众负担近100亿元。
外资药企受影响较大
在本次调价方案中,有20个品种被国家发改委取消了单独定价权,其中受影响最大的当属辉瑞,有4个产品失去单独定价权。事实上,上述20个品种中,几乎全为外资制药企业生产,涉及国内厂商仅上海信谊药厂一家。
同时,有230个品规的药品,国家发改委对其最高限价进行了调整,调整幅度达到21%。“事实上,近两年来探索应对药品降价措施一直贯穿于公司的运营当中,我们对降价有心理准备。因此,对于本次降价我们不会感到意外。”一家跨国制药企业人士对媒体表示。
事实上,本次降价令出台后,由于涉及单独定价的产品,因此业界普遍认为其“矛头”指向跨国制药企业。
一位来自国内医药行业的全国政协委员对媒体表示,“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药品价格是世界上最低的。中外合资药厂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发展。1996年以前,合资药厂的定价方式主要是由企业参照进口药品自行定价。国外药价本来就高,加上进口高关税,进口药价比国产药要贵很多,其中进口专利新药在保护期内价格更是高得离谱。”
目前,进入中国的三资药企已有1500家,世界排名前20位的跨国制药企业都已在我国合资办厂,有的还开办了独资企业,进口药、合资药的市场份额已超过了50%。
外资企业的药品,即使过了专利期、在中国生产出来价格也较高,本土企业生产的同品种的价格只是外资企业的40.13%,有的甚至只是外资企业同类产品价格的10%左右。而本次针对“单独定价”产品进行的调整,有望进一步摆正二者博弈的天平。
未来继续分期分批降价
不过,一些本土药企的观点,在外资企业方面并没有得到认同。
日前,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一位高管表示,与国际对比,我国仿制药出厂价格为国际总体价格水平的22%~30%,以其价格为基准来调整原研药价格将抑制行业质量体系投入,不利于中国医药市场和制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对于跨国药企来说,由于其研发一款新药的投入基本在10亿美元以上,如此巨大的投入需要高额回报。
事实上,2010年下发的《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已上市销售的政府指导价药品,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可以每2~3年集中调整一次政府指导价。其中,对专利药品和按照专利药品对待的药品,以3年为周期进行调整,下调幅度一般不低于6%;保护期结束后,政府指导价下调幅度一般不低于15%”。
由此可见,原研药阶段性降价已经不可避免,而外资企业不愿看到单独定价制度功效的萎缩。“我们知道降价是一个大趋势,不仅中国如此,全世界都是如此。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以原研药为主的企业,现在已经纷纷转向仿制药领域,原研药发展越来越难了。”一位跨国制药企业人士表示。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中医药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妇科疾病;应用中医手段调理亚健康、慢性疲劳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 青春痘、荨麻疹、咳嗽、气喘、眩晕、关节疼痛、口腔溃疡、小儿厌食等中医治疗。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喉科的各种疾病。尤其专治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诊)
擅长领域:开设中医肾病专科 ,主要使用中医辩证施治方法治疗各类泌尿系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结石、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疾患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外,并擅长治疗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慢支炎、胃脘痛,抑郁证等内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