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中国在处理这些消化道疾病方面的手段和经验越来越多,以免疫调节剂(硫唑嘌呤-巯基嘌呤)、生物制剂或小分子药物为代表的药物,构成了治疗炎症性肠病(IBD)、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的基础。过去三十年来,这类药物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临床医生治疗IBD的能力,减少了与疾病相关的手术和住院治疗。
目前学界特别感兴趣的是此类药物对癌症风险的影响,其中包括癌症的发生以及以前有恶性肿瘤的人的复发。一些队列研究表明,硫嘌呤类药物与淋巴瘤和非传染性疾病风险的增加有关。此外,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抗TNF)可能与黑色素瘤和淋巴瘤的风险增加有关。而治疗既往有癌症病史的炎症性肠病 (IBD、克罗恩病 (CD)、溃疡性结肠炎 (UC) 患者是一项独特的挑战。维多珠单抗(Vedolizumab (VDZ)) 对患者新发或复发癌症风险的影响是本项研究的关注点之一。
这是一项对有当前或既往癌症病史的 IBD 患者的回顾性研究,这些患者均使用了开 VDZ、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抗 TNF治疗),或在癌症诊断后未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在随访中确定了新的原发性癌症或复发性癌症的发生。最后研究人员使用多变量 Cox 比例风险模型来确定癌症后治疗对新发/复发癌症的独立影响。
该研究总共包括了 96 名在先前诊断出癌症后接受VDZ治疗的患者,然后研究人员分别对暴露于抗 TNF 或未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 184 和 183 名患者进行了结局比较。最常见的原发癌是实体瘤(50%)。在中位数 6.2 人年的随访中,VDZ 上的 18 名患者发生了新的 (7) 或复发的 (11) 癌症。在多变量 Cox 模型中,在调整混杂因素后,VDZ(HR 1.38 95% CI 0.38–1.36)或抗 TNF 治疗(HR 1.03,95% CI 0.65–1.64)并没有增加肿瘤复发的风险。
本项研究证实在既往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中,维多珠单抗和 TNF 拮抗剂均与新发或复发癌症的风险增加无关。
原始出处:
Amar Vedamurthy. Et al. Vedolizumab or Tumor Necrosis Factor Antagonist Use and Risk of New or Recurrent Cancer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With Prior Malignancy: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2021.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月经不调、女性不孕、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等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擅长病后及术后身体调理。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