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一个复杂的神经元回路相互传递感觉和运动信息;所谓的中间神经元在这个沟通链中起中介作用。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犹他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哺乳动物视网膜中发现了一种以前未知的中间神经元类型。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11月2日的PNA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n uncommon neuronal class conveys visual signals from rods and cones to retinal ganglion cells”。论文通讯作者为犹他大学的Ning Tian博士。
这一发现标志着该领域的一个显著进展,因为科学家们正致力于通过识别所有类别的神经元及其连接来更好地了解中枢神经系统。
Tian说,“根据其形态、生理学特性和遗传特性,这种新发现的中间神经元类型不适合100多年前首次确定的五类视网膜神经元。我们提出它们可能自己属于一个新的视网膜神经元类别。”
Tian及其团队根据其形状,将他们发现的这种中间神经元类型命名为Campana细胞,因为它们的形状类似于手铃。Campana细胞传递来自视网膜中两种类型的感光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视觉信号,但它们的确切用途是正在进行的研究的主题。实验显示,Campana细胞在应对10毫秒的闪光刺激时,会保持异常长的激活时间,可长达30秒。
Campana细胞与视网膜双极细胞在形态、生理学和分子特征方面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接受来自感光细胞的输入信号并将视觉信号转达给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它还与无长突细胞(amacrine cell, AC)---特别是Aii-AC---有一些共同特征,如它们在内丛状层的神经突(neurite)形态,一些AC特异性标记的表达,以及可能释放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甘氨酸。
Tian说,“在大脑中,持续放电的细胞被认为参与了记忆和学习。由于Campana细胞有类似的行为,我们推测它们可能在促使人们对最近的刺激产生时间上的‘记忆’方面发挥了作用。”(生物谷 Bioon.com)
参考资料:
Brent K. Young et al. An uncommon neuronal class conveys visual signals from rods and cones to retinal ganglion cells. PNAS, 2021, doi:10.1073/pnas.2104884118.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在吉林三甲医院从事中医、针灸理疗工作二十余年。曾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曾受俄罗斯政府邀请从事中医、针灸等中医诊疗工作。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并亲自带教多名中医进修学生。擅长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各种关节肌肉疼痛,中风偏瘫、痿症、哮喘、癫痫、呃逆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肌肉等疾患的诊疗。
擅长领域:擅长:儿童哮喘、儿童慢性咳嗽、小儿间质性肺病及呼吸系统疑难病的诊治。
擅长领域:呼吸疾病、小儿顽咳、哮喘,经产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胆病等。自拟双石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小金丹治疗慢性肝炎血瘀证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