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史上的王冠——无菌环
青霉素的横空出世,是抗感染领域乃至整个医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的诞生,稍晚于另一种特效抗菌药磺胺。1940年,牛津大学病理学系的钱恩与弗洛里,成功提取出了浓缩青霉素盘尼西林。
钱恩与弗洛里功绩虽伟,却并非是最早发现青霉素的人,真正慧眼识珠的青霉素发现第一人,是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1881.8.6-1955.3.11),今天,是弗莱明的138周年诞辰。
幸运女神的垂青:无菌地带的奥秘
弗莱明出生于一户农民家庭,是8个孩子中的老幺。他7岁时丧父,家道中落,13岁时意外地得到亲戚的一笔遗产,青年时期进入伦敦大学圣玛丽医学院学习,1909年起开始参与细菌学研究。
1914年一战爆发,弗莱明33岁,在英国皇家陆军担任军医。在部队后方的医疗帐篷里,他每天目睹着上百名士兵垂死挣扎,被细菌感染折磨得痛不欲生,人间炼狱的景象让弗莱明彻夜难眠,他下定决心找出一种有效的抗菌药,解除战友的病痛。1918年,弗莱明在日记中写道:“我深深渴望……发现某种杀死这些微生物的药物。”
1921年秋天,机会来了。弗莱明患上了感冒,正在医院实验台前工作时,一条鼻涕没憋住流下来,掉进了桌子上的皮氏培养皿里,一些细菌团马上溶解了,变得像玻璃一样透明,看上去仿佛“死了”。
让菌液变透明、死去的不是鼻涕,而是鼻涕里的溶菌酶,它是存在于眼泪、鼻涕、唾液中的自然抗菌物质,是细菌的“克星”。为了进一步研究,弗莱明召集同事亲友,发动大家一起擤鼻涕、挤眼泪,甚至把柠檬汁滴进眼睛里“催泪”,以收集分泌物研究溶菌酶。
经过一番钻研,弗莱明发现,溶菌酶虽能抗菌,却没太大的医药价值,不过知道了它之后,弗莱明开始留意起其他不含毒素的抗菌物质。
1928年,幸运之神第二次降临。夏日的一天,弗莱明敞开房间的窗户透气,带着青霉素的高度污染空气幽幽地飘进来,落在了书桌上敞开的菌板上。两个月后,弗莱明收拾桌子上的培养皿时发现,有一片霉斑周围,出现了一圈洁净的“无菌环”。
让这个“无菌环”上细菌消灭殆尽的,是一种青绿色的细菌——特异青霉。弗莱明就此推测, 特异青霉的分泌物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他将自己的研究结论发表在了1929年的英国实验病理学期刊上,标志了青霉素的发现。
但弗莱明的幸运戛然而止。由于他的专长在细菌学上,并不精通提炼粗培养液中的抗菌物质的技术,而且当时的纯化技术有限,无法有效纯化出足够质量的抗菌物质,使得弗莱明误认为,青霉提取物只能局部抗感染,无法成为真正治疗全身感染的药物,在临床上“前途暗淡”。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擅长领域:专长糖尿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及内分泌相关疾病的中医调治,对眩晕、头痛、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腰痛、关节痛、月经病、皮炎湿疹等常见病均有一定诊治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