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治疗是世界难题,能否通过疫苗来控制HIV的传播?上海科研人员近日在艾滋病病毒I型疫苗的研发上取得突破性成果,探索出新的疫苗制备方法,并首次在果蝇细胞上试验成功。
该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杂志《病毒学杂志》在线发表。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周保罗带领的研究组找到了疫苗制备方法的突破口——被称为“空心杀手”的“病毒样颗粒”。该颗粒没有艾滋病病毒核酸,不能自主复制,但在形态上却与真正的艾滋病病毒粒子相同,如果能在进人体后让人产生相应抗体,进而使人体能对艾滋病毒免疫,那就意味着艾滋病病毒疫苗的研发取得了成功。
在哪个对象上进行试验又是一道难题。周保罗选择的是果蝇,相比鼠、猴,又是一次创新。经过多年研究,终于取得良好效果。
周保罗介绍说,用传统疫苗制备方法试验存在病毒污染、各批次不稳定、蛋白剪切难度等问题,新方法已将它们逐一克服。
在果蝇试验后,周保罗再以鼠、猴为对象进行验证。目前小鼠体内已产生抗体反应,下一步将在猴子身上进行“攻毒”试验。如果猴子能够产生对艾滋病毒免疫抗体,就可以为最终的人体试验的成功铺平道路。
“如果猴子试验能达到预期效果的话,接下来就做人临床试验,分一二三期,一般至少五年到十年。”周保罗说。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届时,艾滋病毒疫苗的最终问世便有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何颖)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根据最新的研究显示,包皮是细菌入侵的理想温床,成为全球百分之八十的男性感染爱滋病的罪魁祸首。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喉科的各种疾病。尤其专治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诊)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