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基因组备受关注
如果将地球生命的诞生过程浓缩成一年,人类是“最后一秒”的事,而微生物则出现在“第一秒钟”。因此,要详细理解人体生物学,不仅需要认识人体基因组,更需要对人体微生物宏基因组有很好的了解。
人类总是和环境、身体甚至细胞中存在的微生物共同生活。人体中微生物的数量是身体细胞数量的十多倍,其基因编码更是人体基因组的100倍。这些复杂、动态的微生物对人体生理、营养和免疫力有重要影响,人体微生物群落的紊乱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因素。
理解人体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和本质变化,是一项巨大的科学挑战;定义这种动态的多样性,为基因组学开辟了全新的发展领域。为了完成这一目标,研究人员首先聚焦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的肠道微生物群。欧盟第七框架协议投入1140万欧元资助了“人类肠道宏基因组计划”,我国华大基因是参与者中唯一的非欧盟研究机构,也是国内唯一的入选者。
肠道菌群决定胖瘦?
“人体肠道共有1000至2000种微生物,菌群总重量有一两公斤。”王俊说,该项目研究已进入第三年,结果发现,肠道细菌共有300多万个基因,远远超出人类自身的2万多个基因。这些基因分属1000多种不同的细菌,每个人肠道中都有其中至少100多种细菌。约40%的细菌可在半数研究对象的肠道中找到。
肠道中许多细菌是有益的,它们帮助人体处理复杂的化合物,还可以生成氨基酸和维生素,因此肠道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与身体健康有着密切关系。目前,所有的肠道微生物基因已经被测序完毕,接下来将通过深度测序和各种实验,定义并描述肠道宏基因组功能,确定其与各种疾病之间的关系。
例如,胖人肠道内有些微生物,瘦人体内却无。实验中,研究人员将肥胖老鼠肠道内的某些菌群,植入瘦老鼠体,瘦老鼠就会胖起来。“生活中,有些人怎么吃都不胖,有些人吃点就胖,除了自身基因决定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肠道菌群。”王俊解释说,如果你爱吃肉,那肚子里的微生物也会爱吃肉,把肉消化完了,就会“吃”肠壁,一方面加强了肠道的通透性,另一方面也可能带来肥胖。
同时,研究人员还在研究糖尿病与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分组对照实验显示,糖尿病人的肠道内确实存在两种特有的微生物,“至于这两种微生物是糖尿病的致病原因,还是糖尿病病程发展的结果,尚需进一步研究。”
其他热点新闻链接:
(实习编辑:曾少粧)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
擅长领域:在吉林三甲医院从事中医、针灸理疗工作二十余年。曾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曾受俄罗斯政府邀请从事中医、针灸等中医诊疗工作。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并亲自带教多名中医进修学生。擅长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各种关节肌肉疼痛,中风偏瘫、痿症、哮喘、癫痫、呃逆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肌肉等疾患的诊疗。
擅长领域:专长糖尿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及内分泌相关疾病的中医调治,对眩晕、头痛、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腰痛、关节痛、月经病、皮炎湿疹等常见病均有一定诊治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