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牵小手”建医疗联合体 “周宁模式”领衔公立医院改革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八闽大地,不仅有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之一的厦门,又有诸如寿宁、屏南、周宁、长汀、武平等国家级贫困县。
2011年,周宁县政府试水公立医院改革,与市唯一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闽东医院共同组建了周宁县医院医疗联合体暨闽东医院周宁分院,合作定位为“大手牵小手”、国有股份制,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闽东医院派遣34名专家和管理人员到联合体工作,解决周宁县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三甲的服务,二乙的收费;市级的医疗技术,县级的报销标准,来这里看病,我们比以前放心多了”,医院内几个从周宁农村来的患者高兴地和记者聊着。
据宁德市发改委副主任、医改负责人章华翰介绍,医疗联合体可具体归纳为“一变五不变”。“一变”就是医院管理体制改变,成立由闽东医院和周宁县政府共同组成的董事会负责联合体的决策管理和监督,下设管理委员会负责经营管理,形成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五不变”指党和政府对医院的领导地位不变,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不变;医院的公益性质不变;医院承担周宁县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指令性任务和公共卫生工作任务的职能不变;医疗机构名称仍保留周宁县医院不变,法人代表仍为周宁县医院院长;现有周宁县医院职工人事关系不变。
除率先实行医师多点执业外,联合体在新农合起付线方面也取得突破。此前,参加新农合的患者如在县医院住院治疗,起付线是200元,而在县外医疗机构是1000元。如今,参加新农合的患者在县医院与闽东医院之间双向转诊,无需两条起付线,只补差额。双向转诊实现病历资源和常规检查项目共享,在当地设立闽东医院专家门诊、可预约闽东医院专家。
宁德市卫生局副局长、市医改办常务副主任宋一凡告诉记者,新的周宁医改模式既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又引进了优质医疗资源,并形成利益共同体,群众受益,医院有出路。
点评:福建省的医改成效凸显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强基层”,一个是“惠民”。
“强基层”的突出表现是一系列的创新性举措,比如实施特殊政策让“特岗全科医生”充实到乡镇卫生院;比如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落实乡村医生的补助和扶持政策等等。而“惠民”的表现方式更是丰富多采,比如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比如针对偏远地区患者的“半小时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等等。医改实践做到了有力、有序、有效。
福建省通过先行先试,以点代面的方式使基层医改实现重大突破,运行新机制初步建立,不但极大改善了基层看病就医可及性,给人民群众特别是偏远山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为“十二五”期间持续深入推进医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晏霏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喉科的各种疾病。尤其专治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诊)
擅长领域:专长糖尿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及内分泌相关疾病的中医调治,对眩晕、头痛、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腰痛、关节痛、月经病、皮炎湿疹等常见病均有一定诊治心得。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