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学者称解决“以药养医”难题需要理清机制

2012-02-21 08:49:00中国新闻周刊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2012年,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置于医改的突出位置。有学者认为,解决公立医院改革和“以药养医”难题,资金投入并不是问题,关键在于要理清医疗服务提供系统里边盘根错节的机制。
  盘根错节的机制更待理清

  在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刘国恩看来,资金投入并不是问题的核心,关键在于医疗服务提供系统里边盘根错节的机制没有理清。

  刘国恩表示,以药养医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而不是症结,“为什么会出现以药养医?是因为把这几万家公立医院定位为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就不允许按照市场游戏规则去采购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从而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合理的加成,在产出服务上来体现。可是中国又进入了市场经济的阶段,购买所有的投入要素都要从市场上获得,除非政府完全免费提供给它。怎么办呢?所以就从药品中留了个口子,来补贴医疗服务补偿不足的那块,原因就在于事业单位的定位,性质没有变。”

  在刘国恩看来,应该重新调整公立医院作为现代医疗服务提供机构的定位,而不应过度强调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这个提法本身并没有错,但对于解决公立医院存在的问题,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从过去低效的、有若干体制问题、行政干预太多的问题,到现代医院管理的转型是没有任何帮助的,甚至还有一些阻碍作用,导致很多人在这个概念上产生越来越多的困惑。”

  “从长远来看,如果不动员社会力量来作为公立医院发展的资源基础的话,是不具有生命力的,眼睛不能老盯在财政上。”刘国恩表示。

  对于政府在医改中的角色,刘国恩认为,市场能做的,政府尽量不做,市场不能做的,政府就去补位。“靠财政给钱,就相当于一直依靠父母,这样的孩子不会有生存能力和竞争力。政府财政资金应该往哪投?不是投入城市里最有影响力的几所大医院,应该投往市场没办法做的领域,比如边远地区、公共卫生、疾病预防和基础性研究。”

  刘国恩认为,公立医院改革所需要的资金和资源,完全可以通过社会来获得,这既给社会主体办医提供公平的创业和发展机会,也是公立医院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站在患者的角度来看,姓什么一点都不重要,能否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医疗服务才是最重要的。”

(责任编辑:姚青)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