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球最大医学院将诞生、招生总数将达三万人的新闻引起业内关注。
在分级诊疗、健康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能否通过医学教育大规模扩张快速弥补医生资源缺口?
在10月9日开幕的2018中国医院创新发展峰会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建院6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院士及有关部门领导在谈及医学教育改革、医学人才培养话题上发出“否定”的声音。
庸医之害甚于无医
图片来源由活动组委会提供
“最近身边的人都在说全球最大医学院招三万的新闻,有人甚至建议教育部应该去叫停。”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在《新时代医学人才培养路径》主题演讲中强调,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招生要处理好人数与质量素养的关系,坚持适度或缺原则,在校医学教育要精华化、毕业后教育均质化。
“医生是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才可以谈数量,医生数量不够可以通过培养医辅医助人员解决,庸医之害甚于无医。”
王辰院士还针对当前医学教育体系的整体改革提出以下建议:
本科专业设置应当是通识性的医学素养教育,专业划分要适度、合理;
提升职业吸引力;
毕业后教育专业专科设置要具有同理性、通理性、通行性原则,学科设置要与世界体系接轨;
住培、专培基地的遴选不可降低“门槛”。
“大医学院”将批量诞生
一流大学必须有一流医科,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综合院校医科发展备受重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高校都在不断强化医学领域优势。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在内的十余所高校也都通过各种方式弥补、填补医科领域的不足和空白,高校之间的“角力”在医科领域火药味渐浓。
另一方面,普通医学类院校也在忙着“扩张”。
《医学界》查阅20几所地方医学类院校“十三五”发展规划,“改名”、“新校区”建设成为关键词,此举也都获得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在招生规模上,医学类院校约为综合类高校医学部的6倍,成为招生“大户”。
可以预测,地方医学类院校在体量将日益“庞大”,继“大医院”之后“大医学院”很快就要诞生。
打造医学教育“国家队”
王辰院士对于医学教育“质量优先”方向的坚守并非孤单,医学教育招生多质量差的问题已引起专家的反思和有关政策的调整。
巴德年院士曾表示,避免盲目扩招应统筹医学院校招生规模,培养好大夫是医学院校的使命。
“目前,国内大量地方医学院、中高职学校和民办医学院校,在办学经验不足、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不够的情况下盲目扩招,招生规模太大,而有限的教学资源根本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导致一些医学院校存在毕业生很高比例无法通过执业医师考试。”
国家卫健委科教司副司长陈昕煜在演讲中透露,未来国家医学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是要控制规模、提升质量:
一方面会提升学历教育层次,逐步缩减中职招生规模。
另一方面,提高生源质量,本科医学教育逐步实现一本招生,严格控制单点招生规模、部属院校逐步扩大招生。
控“量”提“质”,在“大医院”之后“大医学院”亦迎来争议,你怎么看呢?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2011年中科院及工程院新增的赵玉沛、郎景和、于金明、王学浩、葛均波等人长期从事临场工作,在普外科、妇科、肿瘤化疗及肝移植方面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擅长领域: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常见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