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湖北省预防医学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社区义诊中,不少高血压患者提出疑惑,平时一直规律服药,夏季血压都控制得很好,怎么一到冬天血压就升高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梨园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医生王梦华提醒,温度下降10℃,收缩压会随之升高,所以冬季一定要做好监测和记录,随时调整用药。
王梦华通过列举研究结果介绍,国内有学者对人群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冬季居民的收缩压比夏季约高10毫米汞柱,温度每下降10℃,收缩压会升高5.7毫米汞柱,这种差异在冬季无采暖的地方表现得尤为明显。国外也有多项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寒冷季节的血压高于炎热的季节,季节对血压及血压的变异性有一定影响。
王梦华解释,在冬季室内外温差大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血压的波动。且老人血管壁的弹性变差,无法耐受过大过快的血压波动,在所处环境的温差很大时,对心脏的伤害更加明显,特别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尤其是清晨的时间段。
很多老人关心,高血压患者应如何平稳过冬呢?王梦华建议,首先是注意冬季保暖,出门戴口罩、帽子、围巾,最好不要清晨早锻炼。同时,衣服选择需轻便且不宜太紧,特别是领口、脚踝处,若太紧会压迫到重要血管引起脑供血不足,或影响静脉血回流到心脏,从而加重心脏负担。
王梦华强调,在饮食上,低盐少油、戒烟限酒也很重要。冬季很多人喜欢吃火锅、烤肉等高盐高脂的食物,而高血压的一个特点就是盐敏感性,这与平时的高盐饮食习惯有关。她提醒,在冬季很重要的一点是,平时多监测血压,记录血压,在发现血压控制不佳时,及时到医院心内科就诊,调整降压方案。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芦笋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芦笋具有调节机体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的功效,在对高血压、心脏病、白血病、血癌、水肿、膀胱炎等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和药理效应。冬季血压容易升高,不妨吃点芦笋控制血压。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
擅长领域: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从事社区全科八年多,擅长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