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会是我的宝宝”
医生有难处,产妇也有痛处——每个阶段的产检都有孕周限制,而预约挂号并不容易,排队是家常便饭,耗时耗力。
医患立场不同、沟通困难,在产检时这个环节凸显了出来。
出生缺陷毕竟是少数,产妇和家庭都不承想也不会想到,厄运会降临到他们头上。而且胎儿在妈妈肚子里,产妇只能感觉到胎动,无法察觉胎儿有无异常。产检一旦发现胎儿畸形,孕妇及其家属常见的反应就是——“医生会不会看错?什么原因造成的?在宫内会不会自己长好?”
也就是说,大部分产妇的家庭对于产检的坏结果,都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而为了更客观准确地描述超声检查结果,超声报告在结果表述上都非常严谨——“胎儿目前未见明显异常”。这与“胎儿一切正常”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产妇往往容易理解为“胎儿一切正常”。
任芸芸经常会去参加一些产前诊断纠纷的专家鉴定。纠纷的原因有很多,视具体的畸形类型而定。“有些畸形是医生的原因漏掉,也有些是迟发性的畸形。”而且,畸形筛查超声只能排查胎儿明显的结构异常,不能排除器官功能的异常,很多遗传病代谢性疾病同样无法检出。
还有很多畸形,宫内看不见。
按照卫生部2002年颁布的《产前诊断管理办法》规定,鉴于目前超声技术水平,妊娠16-24周,产前超声检查应该诊断的有6大严重畸形——包括无脑儿、脑膨出、开放性脊柱裂、胸腹壁缺损内脏外翻、单腔心、致命性软骨发育不全。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6大畸形的检出率都是100%。据《产前超声检查指南(2012)》,无脑儿产前超声检出率为87%以上;严重脑膨出产前超声检出率为77%以上;开放性脊柱裂检出率为61-95%;严重胸腹壁缺损伴内脏外翻产前超声检出率为60%-80%。
而且除了可见的身体结构缺陷,迟发性的功能和代谢异常,这类产前检查看不到的缺陷,往往产妇和家人更难接受。
任芸芸曾参加过一个上海市医疗调解委员会的医疗纠纷专家鉴定,一家妇幼保健院产前超声检查只发现胎儿一侧肾脏缺失。出生后,孩子却查出多处缺陷,包括心脏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尿道下裂、先天性无肛门和双侧大拇指缺陷。产妇和家人认为孩子有这么多畸形产前都没有查出来,要求医院赔偿。当事医院的医生也觉得很冤枉,在宫内,胎儿心脏房间隔上有卵圆孔,房间隔缺损无法诊断,动脉导管在宫内就是开放的,尿道下裂、先天性无肛门都看不到,手指也可以握成拳头。
尽管宝宝出生后出现诸多缺陷,但很不幸,这些均不属于产前筛查的范围。“病人的期望值跟目前的超声技术能够做到的之间有很大的差距。”任芸芸说。
在超声检查的过程中,很多因素是不可控的——胎儿在孕妇体内的体位、羊水的多少、孕妇腹壁厚度等都会影响缺陷的检出率。以常见的出生缺陷唇裂为例,根据《指南》,胎儿唇腭裂的产前超声总检出率为26.6%-92.5%,波动的幅度很大,主要是因为——“如轻度唇裂,孕周太小或胎儿俯卧位时,唇腭裂难以诊断。”而且,“单纯的恶腭裂产前难以诊断”,“口唇前方有较多脐带和人中较深时,要注意假阳性诊断。”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出生缺陷是指胚胎或胎儿发育过程中发生结构、功能、代谢、精神或行为方面的缺陷或异常。我国将9月12日定为“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三级预防体系是预防出生缺陷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