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提出来静养天年,人应该活多少岁?老子人生大期,以百二十为限,人的生命是120岁,《尚书洪范篇》指出‘寿百二十岁也’,正常的寿命就是120岁。”
吴以岭院士在中华健康院士论坛作《中华传统健康养生》主题学术报告
在第二届中华健康节上,中国工程院吴以岭院士在中华健康院士论坛作《中华传统健康养生》主题学术报告时介绍,2000年前的《黄帝内经》提出“上古之人”,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具,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那时候,人的理想就是活一百岁,“形与神具”就提出了必须身体没有问题,身体是健康的,精神也得是健康的。
美国一位老年医学家对人胚成纤维细胞的分裂与增殖规律进行研究,人体的胚胎有50亿个细胞,从胚胎开始共分裂50次,每次分裂周期2.4年,人类的正常寿命应为50×2.4年=120。
人的内脏可以负担140到150年的工作,这么算下来看,人的寿命是120岁。现在的学科研究和我们古人提出的120岁一致,可见中国古代的养生是非常科学的。
生活方式对人的寿命影响甚大
实际上,我们的老祖宗几千年前就开始研究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现代理论研究,每个人的健康和寿命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是社会因素,8%是医疗条件等。而在取决于个人的因素中,生活方式是主要因素。
现代,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新概念,过去人们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现在健康强调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吴以岭院士指出,这跟老祖宗讲是完全一样的。
相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影响健康和寿命,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不时御神,务快其心,怎么痛快怎么做,完全不按照健康的管理,半百而衰,四五十岁就满身是病,现在多少人30多岁就造的身上都是疾病,这都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的。
亚健康人群占70% 关注亚健康
关注亚健康,关注慢性病,世界卫生组织将人体分为三个状态,无器质性病变,但部分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或亚健康状态。完全符合健康标准的人约占10%,已确定患病的患者占20%,而亚健康人群占70%。
国务院对亚健康状态做了大量的调研,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可以称作过度疲劳综合症,表现为工作一天后特别疲劳,睡不过来,记忆力减退、用脑后疲劳、耐力下降、困倦、活动后疲劳、健忘、虚弱等。
另外一类叫做压力紧张综合症,烦躁、焦虑、睡眠不好、易怒、不愉快感、抑郁等。
那么我们对这两类人群进行研究,西医认为没有疾病,中医认为要调气,肝郁气滞。通过抽血作研究,现这些人的血液和正常人都不一样,他们之间也有差距,再进一步分析发现,他们出现了一些代谢前期的疾病,如果不加以调整,再往下发展,容易出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所以对亚健康的人如果引导他改变生活方式就可以避免三高。
西方发达国家慢性疾病已经呈现下降趋势,而在中国,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这都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八字养生经 享受健康人生
在我国,经络的概念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2000多年主要是研究经,很少有人研究络,络病是指,久病入络,久痛如络,那些临床病程较长、疼痛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一类疾病归为络病,从古代文献来看包括胸痹、中风、 癥积、消渴、痿证等,涵盖着现代医学的心脑血管、肿瘤、糖尿病、神经肌病等重大疾病。
中医讲究通络,经络气血流通,所以络通气血通,健康伴长生;养精,道家讲究养精,道家把精气神称为人身三宝,医家吸取了道家的观念,又提出了肾精为人体生命的来源和动力;动形,古代人就建议运动,不是现代人的研究了,五禽戏、太极拳是古人运动的方法;此外,还有就是静神。
最后,吴以岭院士总结了两句话送给大家:要养生补肾精,气旺神清络脉通,常动形勿过劳忙中抽闲心神定。遵循八字养生理念,享受健康人生。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中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8年后有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即从2010年的73岁提高到77岁。
擅长领域:在吉林三甲医院从事中医、针灸理疗工作二十余年。曾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曾受俄罗斯政府邀请从事中医、针灸等中医诊疗工作。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并亲自带教多名中医进修学生。擅长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各种关节肌肉疼痛,中风偏瘫、痿症、哮喘、癫痫、呃逆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肌肉等疾患的诊疗。
擅长领域:擅长:儿童哮喘、儿童慢性咳嗽、小儿间质性肺病及呼吸系统疑难病的诊治。
擅长领域:呼吸疾病、小儿顽咳、哮喘,经产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胆病等。自拟双石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小金丹治疗慢性肝炎血瘀证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