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以岭药业:制剂创新是中药现代化的瓶颈

2010-11-16 17:52: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据悉,我国有关部门近期在酝酿出台鼓励制剂创新的支持政策。在即将出台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十二五”规划也将医药产业“升级”作为重点,其中主要包括药物创新升级和制剂升级等方面内容。作为中国国粹——中药,其制剂的创新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了整个中医药行业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及能否冲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实现中医药国际化和现代化。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药物研发的赵韶华告诉39健康网记者:中药制剂创新有较大困难,中药制剂研究的相对滞后,已成为中药现代化的瓶颈。<br>

  中药制剂创新是系统工程必须与现代技术结合

  随着现代科学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现代医学的重大进步,既给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使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如何才能取得中药制剂的创新,保持中药的生命力,是当下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以岭药业赵韶华指出,中药制剂创新及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技术、政策、科研、人才等支持。

  首先,中药制剂创新应该与现代高新技术密切结合。传统中药多为祖传秘方,深不可测的中药配方曾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传统精髓,如今,中药却面临着现代医药技术发展的挑战,传统中医技术必须与现代医药科技相结合,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

  其次,要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已取得的科研成果,减少低水平重复研发,组建紧密结合的产学研联盟,加快科研成果转化速度,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成生产力。

  再次,政府应该加大中医药创新的投资力度,同时从政策上给予更多的扶持。现代中药应该是对传统中医药的学术传承、发展和创新的结果,在中药制剂在审批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中药自身的特点,不应该按照化学药的制剂标准来审评中药制剂;同时也要充分体现中医药的临床特色,不能完全按照西医的临床指标和判定标准来审评中药。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由国家中医药主管部门主导,国内主要中医药企业和科研单位参与,研究建立能够为国际所接受的中医药标准体系,对提高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中医临床科学研究发展和中药产业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最后,加强中医药科研团队建设,以政府为主导,建立现代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着重培养具有中医药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发挥医药及相关学科领域内的院士、专家的学术带头人作用,为中医药的发展出谋划策,整体规划。

  据了解,以岭药业按照欧盟和FDA的GMP标准建设了中药制剂车间,化学药车间已经通过了英国和新西兰的GMP认证;在硬件建设的同时,还聘请了在国外医药企业工作多年的外籍生产和质量管理专家,按照欧盟和FDA标准进行生产和质量管理,使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以岭药业的中药剂型有胶囊剂、软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口服液、水针剂等几种剂型。目前,正在进行缓释、控释、凝胶剂、粉针剂等现代新制剂的开发。

  中药企业不能把原料与制剂截然分开必须统筹发展

  化学药和生物药在国内目前存在 “出口原料,进口制剂”的情况,随着大家对制剂创新的不断重视,很多西药企业开始在制剂创新方面进行投入,甚至慢慢将重点从原料转移到制剂上,国内药企“轻制剂,重原料”的模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但是中药制药企业不同于化学药和生物制药。“中药生产有自身的特点,中药生产涉及到从原药材到成品的全过程控制,很难将原料与制剂截然分开。中药材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生产(GAP)是中药现代化的前提,是保证中药制剂质量和实现国际化的基础。因此,中药制剂必须药材标准化和制剂现代化并重,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赵韶华分析了中药生产的独特之处。

  按照《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现代中药专项的内容,参考此前颁发的《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10)》和《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可以看出,国家对中药制剂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导向性也越来越强。中药企业应该抓住发展机遇,调整战略,在发展制剂创新的同时,继续中药材原料的开发与研究,为制剂类型的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陈孟基)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印根权主任医师广州诺亚智慧门诊部

    擅长领域:擅长:儿童哮喘、儿童慢性咳嗽、小儿间质性肺病及呼吸系统疑难病的诊治。

  • 李乐怡主治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擅长领域: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常见病

  • 彭树灵副主任中医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