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渠道角度看,我们要考虑是否有可能重心下移,即除了从第一终端进军第二终端,也要考虑进入第三终端的可能性,但这个顺序是什么?第一终端也分为几个层次,第一终端中的二三级市场覆盖如何(这基本上是原研药从城市转向“农村”的问题)?在第一终端的一级市场中,即在这些大城市中,医院、目标科室、目标医生、V品种适应症的覆盖及挖掘如何?
从促销角度看,老药亦可以有创新手段,去提升品牌形象。
结果而非原因
医院终端停滞不前、竞争日趋激烈,是V品种处于成熟期(或开始进入衰退期)的结果;价格体系混乱、窜货问题,是V品种所处生命阶段产生的副产品。正如人老了,各种器官附件开始衰退,病也多了。这里,疾病不是衰老的原因,而是衰老的结果。V品种在它特有的生命阶段,不仅销量停滞不前,而且产生了一些结果和副产品。这些结果和副产品,恰恰是在给V品种提供出路,如果继续拿着铲子在医院里挖,上有原研药的步步逼近,下有其他仿制药的价格战,处境将极其尴尬。只有跳出现有的产品、渠道、促销之外,而又不完全离开他们,才会思考出有效的对策。
欲新生,先梳理分销渠道
点评:杨昌顺
A药业的解决思路基本正确。但整个案例没有提到关于“基本药物”和招标的问题。现在的医药市场,政策门槛越来越高,尤其是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招投标。
V产品销售已经达到5亿元,这么大的规模,而且有原研药在开拓市场,是基本药物的可能性很大。假定V是基本药物,那企业的首要工作是系统地做好基药的招投标工作,确保各地以合适的价格中标。
V产品是一个不错的产品,会有许多商业公司要求配送,公司应在基药招标前后确定主要配送商,再结合各地基本药物配送权的招标结果,梳理分销体系。
在产品梯队建设方面,如果说V产品已经进入衰退期,这只是某个人,或多个人的观点,要重新审视这个观点。我们看到历史最悠久的阿司匹林,至今仍活跃在医生的处方中,深受患者欢迎;我们看到处方量最大的他汀类降脂药,在持续不断地扩大适应症、增加销量,现在仅立普妥一个产品就销售100多亿美元,长盛不衰!A药业不妨借鉴。
无论如何,产品梯队建设是非常重要的。A药业准备上马OTC产品并在央视投广告,笔者认为是可行的,毕竟,企业的优势在OTC领域,发挥现有优势资源,同时通过广告的品牌效应,也能继续加强这一渠道的资源优势。
对于内分泌领域的新药队伍,案例没有进一步交待该新药是不是后文提到的要做广告的OTC产品,如果是,那组建OTC队伍就是有基础的;如果不是,那可以将内分泌产品理解为处方药,新药队伍就是处方药队伍。这个队伍2008年才组建,还处于成长初期,很不成熟,鉴于医院终端销售环境的相对稳定,建议大力加强,在不同领域同时发力处方药和OTC领域,以期产品梯队早日建成,使企业营销更加稳定。
(实习编辑:廖志伟)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微信,在药店O2O模式下,已经开始成为医药电商抢夺的又一个营销阵地,药店微信营销的小时代开启。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月经不调、女性不孕、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等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擅长病后及术后身体调理。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