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吉与预防上火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成功实现和消费者直接沟通的品牌:王老吉。
“上火”是中国老百姓描述某些健康问题的日常惯用语,具备清火功能的食品、饮料、中药不计其数,可是为什么王老吉近年却以数倍的速度增长?从2002年的1.8亿元跃升至2008年的120亿元,神话般的增长速度是如何引爆的?
虽然王老吉凉茶不是中成药,属于保健食品,但组成大部都是地地道道的中药材:仙草、蛋花、布渣叶、菊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具有清热、消暑、除湿、健脾等功效。王老吉分为两支,绿色软包装为广东王老吉药业经营,红色罐装由港资公司东莞加多宝公司经营。消费者都记着2008年汶川地震,王老吉捐款1亿元的事情,认为这次公益活动是王老吉胜出的原因。笔者认为,捐款活动是一次重要的营销活动,它促成了王老吉飞速发展的奇迹。但真正的原因是,王老吉的产品新定位恰如其分的符合了消费者的需求,预防上火,并响亮地喊出了“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口号。这样,王老吉就从一个定位模糊的降火功能凉茶变成了预防上火的饮料,大大扩大了适用人群和适用范围,从而使产品进入了无人竞争的蓝海,这是其销售奇迹的根本原因。
王老吉是如何发现预防上火这片蓝海的呢?
有研究发现,广东的消费者饮用红色王老吉的场合为烧烤、登山等活动,原因不外乎“吃烧烤时喝一罐,心理安慰”、“上火不是太严重,没有必要喝太强的降火凉茶”。在浙南,饮用场合主要集中在“外出就餐、聚会、家庭”,在对于当地饮食文化的了解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该地的消费者对于“上火”的担忧比广东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他们评价王老吉时经常谈到“不会上火”,“健康,小孩老人都能喝,不会引起上火”。可能这些观念并没有科学依据,但这就是浙南消费者头脑中的观念,这也是研究需要关注的“惟一的事实”。这些消费者的认知和购买消费行为均表明,消费者对王老吉并无“治疗”要求,而是作为一个功能饮料购买,购买红色王老吉的真实动机是用于“预防上火”,如希望在品尝烧烤时减少上火情况的发生等,真正上火以后可能会采用药物,如牛黄解毒片、传统凉茶类治疗。当时,并没有竞品具备或者传播预防上火的概念。
“治未病”是中医的惯有思维,也是中医的优势,中药策划者们要好好利用,在治疗领域做好文章之后,如果产品特性允许,积极开发疾病预防领域的市场,或许,一片静静的蓝海正等待某个策划者去远航!
(实习编辑:廖志伟)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中医药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妇科疾病;应用中医手段调理亚健康、慢性疲劳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 青春痘、荨麻疹、咳嗽、气喘、眩晕、关节疼痛、口腔溃疡、小儿厌食等中医治疗。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咳喘、哮证。对不孕不育、肺心病、急慢性前列腺炎、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胃肠疾病,眩晕等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