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在不断地发展,意识形态,消费观念的变化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与此同时,不断变化的医药零售市场,会促使人们对自我药疗和自我保健产品提出更多、更高的需求。因此,市场总存在空白点和未被满足的地方。在这个前提下,如何去争夺市场空缺地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广大医药业同仁要研究的课题。药店进行品类管理是一条可行的出路。
一、品类研究着力点在“敏感度”。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不但需要好的品牌去引导和剌激,而且好的品牌需要新的敏感点让更多的消费者享受它的附加值。因此,药品零售企业要从敏感点方面去影响消费者,并从消费的敏感程度(即敏感度)上分析他们购买的目标商品及其有关联产品的购买频率。
其实药店里产生消费敏感的地方很多,像我们平时所说的季节性药品,抗流感、防降暑、止病痛药品等等诸如此类。那么如何在营销上巧用创意上的敏感来实现产品品类组合与销售,让消费者享受购买需求上的满足与新意,达到药店盈利的目的呢。因此分析敏感度是一个前提。
对零售企业而言,抢占敏感点,在机会与速度面前总能领先一步,迅速地抢占市场的至高点或空白点。能通过敏感点的捕捉和激发来迅速提升品牌产品、热点产品的销量,让企业取得良好的效益。消费者的敏感度通常会表现在对品牌的选择上,产品的价格和疗效上,甚至个人的隐私保护上……顾客对自身健康越来越关注,健康消费的意识在不断提高,越来越注意科学地服用营养保健品。对药店来说,可以借助这一趋势,从中挖掘出一些商机,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做好对公众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普及,突围单纯的药品经营格局,做好药店“大健康”的概念,注重对保健品的营销。
基于消费敏感度的特性,经营者要用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嗅出其中的甜味,尽快制定方案,抢占市场思维空缺,找到可能存在的无限商机。然后,经过认真的分析评估找出各种产品间鲜活的内在联系,洞察事物的内外因素,创造条件,做好品类架构让产品之间互通、融合、混血、杂揉,转化成新的统一体。这些因素可以在药品与非药品里找到切入点,即跳出单纯的单品销售模式,跨越产品线,捕捉到消费者的敏感点,或者叫热点商品,奇招出击,制胜市场。
二、敏感需求的消费群影响着消费敏感度
有的人对某些产品有强烈的消费需求,他们对这些产品的消费热度有直接的影响,这一群体的出现是我们研究消费敏感度时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我们认为这批人是具有敏感消费需求的一群(统称为敏感消费群)。那么,哪些人是敏感消费群?我们认为敏感消费群主要分为两类:
1、跟某些疾病有关的人群:
以高血压患者为例,这类群体尤其是其中的中老年人主动性较强,会快速寻求解决方法,主动到药店采购药品,做到有所防备。因此,他们采购的产品针对性和敏感度都比较强。药店在做这一类产品的品类规划时,可将一些相关联的产品考虑进去,做好销售准备工作。
2、跟特殊身体疾病有关的人群:如不孕不育患者、携带乙肝病毒者等。
这些敏感消费群有三个主要消费特征和大众消费群有所不同。1、主动搜寻信息,敏感消费群存在一种需求急迫感,这种急迫感不是一般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得了,所以从敏感消费群发病之日起,他们开始留意这方面的服务或产品信息,并大多开始主动搜寻信息。2、 勇于尝试,这一群体大多有种“病急乱投医”的盲目心理,所以一旦获知消费途径,尤其是这个消费途径是经过筛选或者是目前唯一途径的时候,便进行尝试。3、不惜代价,敏感消费群是不分城市和乡村的,也没有明确的月收入之说,但他们的消费却有着共同的特征——不惜代价。
三、新医改促使药店做好品类管理文章。
新医改的冲击对药店来讲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关键是看药店能否发现并把握好机遇,调整品类,借力发展,逆势上扬。甚至一些热点事件都可能对药店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2009年甲型H1N1流感的出现,给全球带来了恐慌,但对药店来说却是一次难得的持续的促销商机。不少药店很好地抓住了这一商机,通过公益营销,优化产品组合,药店在品牌形象和销售业绩两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最近,国家正在大力治理醉酒驾驶现象,不少驾驶员为了逃避处罚,纷纷到药店买解酒药,与此同时解酒护肝的保健品也销量大增。
基本药物目录的制定和推行,社区和乡镇医疗卫生机构零差价销售药品,城镇门诊实行医保统筹等政策对零售药店的冲击无疑是很大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无论是零售药店市场资源的整合,还是药店本身大练内功强化管理,优化品类建设等举措都是在应对新形势,谋求生存发展的良好机会。当然,今后随着新医改的逐渐深入,国家还将陆续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对现存的体制进行改革调整,其中必然存在很多机遇。作为零售药店,应密切关注,积极参与并及时发现和利用好新政策带来的大好机遇。
四、如何做品类管理?
品类管理是指消费品生产商、零售商的一种合作方式,是以品类为战略业务单元,通过消费者研究,以数据为基础,对一个品类进行数据化的、不断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决策思维过程。
海王星辰2002年在我国首先开始尝试品类管理后,“品类管理”成了圈内的热门话题。随着药店产品线不断向“大健康”拓展,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药妆,甚至包括其他更多的非药品领域,如何做好品类管理、提高赢利能力,成了药店面临的主要问题。
品类研究专家郑越女士认为:“目前药店的品类管理更多局限在品类战术方面,包括产品选择、产品陈列、定价、促销支持等,但实际上,品类管理还应该包括品类定义、品类角色、品类评估、品类评分表、品类策略、品类计划实施等六个方面。”
品类管理需要跨部门配合作业,专职人员实施总经理督战。品类管理实际上对连锁药店的组织能力执行力有较高的要求,建议在项目进行初期,就要对相关人员实施培训,建议引入项目管理的概念以提高执行效率,设立品类管理项目委员会及项目组,以保障和引领品类管理的全面实施。根据专业化的细分需求进行组合也是品类管理的一个方向,正如一致的“糖尿病高血压生活馆”将药品、健康食品、血糖仪、血压计进行有机的组合,通过“一站式购全”的方式,给相关的病人带来更专业的指导和服务,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产品销售。
因此,所谓高效产品组合就是品类优化,是对产品生存机会的评估,优化的重点是根据目标顾客的需求即消费敏感度进行优胜劣汰,剔除同质化,优化品种和数量,引进多样性产品,从而降低系统成本,最终提高效率、获得合理利润。
(责任编辑:黎颖瑜)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中医药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妇科疾病;应用中医手段调理亚健康、慢性疲劳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 青春痘、荨麻疹、咳嗽、气喘、眩晕、关节疼痛、口腔溃疡、小儿厌食等中医治疗。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肠易激综合症;一般炎症性胃肠道疾病(急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急慢性胰腺炎;各种肝炎;肝硬化腹水、大肠息肉;肛裂;肛瘘;内外痔;同时擅长给患者提供胃肠道如何保养等。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