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谁给互联网+医疗泼了冷水?

2015-11-17 15:41:53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互联网+医疗最近又处于风口上,但与此前的追捧不同,这次更多的是冷水。互联网医疗公司是否能将泼来的冷水烧成热水,目前看来形势并不美妙。

  互联网+医疗最近又处于风口上,但与此前的追捧不同,这次更多的是冷水。讨论很激烈,观点很多,懂的人听门道,不懂的则围观看场热闹。

  参与此次“泼水节”的多为行业代表,但由于医疗服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朝互联网+医疗泼冷水的人为数不少,而且,他们也不是一个群体在“战斗”。

  政策的冷水:远程医疗才是互联网+医疗的正统

谁给互联网+医疗泼了冷水?

  假如凡事都上升制度问题,归咎于政府责任、政策缺失,显然过于笼统。但必须承认,顶层政策有时重要得无法取代。

  11月7日下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和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那场互相打断了18次的对话,被视为传统医疗与互联网+医疗的当面较量,火药味十足。王杉直言,互联网+医疗现在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政府相关配套政策。

  互联网+医疗的定义和边界目前尚无统一定论,但最核心的依然是传统医疗模式中医生做诊断、开处方、做手术那些事儿,这也是互联网+医疗公司各种烧钱后最想触碰的区域。

  然而,政策早已明确规定,“远程医疗”才是正统。

  2014年8月底,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将医疗机构作为远程医疗的责任主体,并且明令禁止医生私自远程治疗;今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计生委同意5省区开展远程医疗试点工作,并考虑将其纳入居民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这些要求与《执业医师法》一脉相承:医师在实施医疗预防保健措施之前,必须要亲自诊察和调查,没有经过医师的亲自诊察(包括视、触、叩、听等)不能做出处理决定。

  如果严守这个准则,像春雨医生这样的移动医疗项目能施展拳脚做的恐怕只有轻问诊而已,如果更进一步,都属于逾矩行为,起码是危险动作。

  另一方面,在医生自由执业政策尚未全面放开的情况下,那些以视频技术切入医疗服务的互联网+医疗公司,为了规避“医生私自远程治疗”的风险,也不得不丢弃直接与医生直接合作的可能,这无异于戴着镣铐走路

  医院的冷水:互联网+医疗保证不了医疗质量和安

  由于很多政策制定的参与者都来自医院,政策制定者和医院之间存在一层天然的默契,在对待移动医疗的态度上,两方都强调医疗安全和质量。

  作为传统医院管理者的代表,王杉多次强调,任何的医疗有两个基本原则:第一、医疗质量;第二、病人安全。“什么时候互联网+医疗能设计出一套和现有医院一样能保证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的保障体系,才算赢了。”

  诚然,这是医疗的生命线,也是不可逾越的底线,这盆冷水浇在任何互联网+医疗公司头上都百发百中,但也有观点认为,这也反映了传统医疗的傲慢与偏见。

  村夫日记创始人赵衡评价王杉和张锐的对话,“传统公立医院院长俨然以长者的身份给互联网医疗提出了谆谆教导,整场对话都是围绕着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而互联网医疗公司也不再轻言颠覆,而是强调自身能弥补当前医疗体系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更好地为病人提供服务。”

  作为传统医疗模式的既得利益者和维护者,院长们主动改革的动力普遍十分有限,对来自顶层的医改政策尚且如此,更何况对势单力薄的新兴力量。

  当然,以王杉为代表的医院阵营,倒是肯定了“互联网+”在未来医疗服务的意义。不过,他们眼中的互联网+医疗充其量就是满足医疗卫生信息与管理系统协会(HIMSS)的级别条件:“我是外科大夫,但是从2006年开始真的投了很多的精力在医疗信息化上,我们医院现在达到的是HIMSS7级。”这反映出来的是传统与新兴力量在观念和思维上的不同。

  院长们还认为,缺少懂医疗的人才参与,单靠一群互联网出身的门外汉无法将互联网+医疗带到正轨。得人才者得天下,互联网+医疗公司同样认同这一理论,然而现实残酷,真正熟知医疗的人大多站在互联网+医疗的对面。

  医生的冷水:互联网+医疗戳不中痛点怪我咯

  “X医生,您好!最近胃疼,吃不下东西,会不会是得了Y病?”

  “这一定要先去医院做相关检查,确定疼痛的原因,才能解答啊。要是凭借这点信息就做诊断,也太不负责了!”

  与医院相比,医生个人拥抱互联网的热情更高,但他们对医疗风险的敏感,在无法与患者面对面的时候表现得尤其明显,这更是春雨医生等互联网+医疗平台无法逃避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大医院的医生并不缺患者,与其在新平台行医承担风险,不如老老实实待在诊室静候患者上门。

  事实上,互联网+医疗为医生带来的价值不只是引流患者,越来越多的创业者站在医生的角度,用互联网为医生服务,提供更便捷的学习方式、优化工作效率。

  但不容忽视的是,其过程同样困难重重。

  个别领域因低门槛、少特色、同质化严重,一个医生,尤其是大牌医生,可能被N个app运营者邀请加入。而他们竞争医生的手段相当简单粗暴。在一场移动医疗沙龙上,一位创业者被问到如何与同类产品竞争吸引更多医生加入。答案很简单:“无非是名和利。”

  这就戳中医生的真正痛点吗?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某位医生在接受39健康网采访时透露,科室正在筹备一款面向孕妈妈的app。为什么不选择市场上现有的移动应用?该医生表示,产品很多,但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

  “很多互联网+医疗更多瞄准的是患者市场,其实,不妨考虑一下如何面向医生开发一些app、知识库,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的能力。”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处长焦雅辉在2015互联网+健康中国大会上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也道出了产品与医生需求不符的关键所在。

  患者的冷水:挂号 app 与黄牛党只隔着几百块钱的距离

  国家卫生计生委年初启动了“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要求三级医院逐步增加用于预约的门诊号源,规划至2017年底,三级医院预约诊疗率超过50%,复诊预约率超过80%,口腔、产前检查复诊预约率超过90%。而2014年全国的整体情况是,三级医院门诊预约率仅为10%——20%。

  除了政策鼓励的利好外,空白的市场,患者苦于大医院一号难求,黄牛泛滥,一部分互联网+医疗公司借机推出了挂号app,患者的期待值自然很高。可花了很多流量,下载许多app,最终结局很可能仍然挂不上号,找不到想找的医生。

  在医院排队挂号最怕排起长龙,但挂号app同样可能出现系统繁忙、定位不准之类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用户体验。更致命的是,如果想挂某位知名专家的号,app的回答与窗口工作人员无异:号满。

  从实质上说,挂号app只是流程上优化,医疗资源还是现有那么多,大牌医生号源有限,患者的就医习惯依然是唯大医院专家号为准,所以,窗口挂不到的号,刷尽app也难挂上。

  其实,这类挂号app并非互联网医疗公司的盈利点,他们做这些应用的心态多为先跑马圈地,再谋大业。

  如果我们脑洞再开大一些,越来越多的app或平台吸(zhēng)引(qiǎng)医生或医院入驻,为患者提供预约或加号服务,其角色与医院门口的黄牛党之间不过是一笔钱的距离。

  事实上,确实有部分app正在打“擦边球”,以给医生补贴的形式让他们在“业余”时间加号看病。在实际操作中,这几乎必然会导致出现插队看病、给钱先看等违背医疗公平的现象。站在分级诊疗的角度来看,这些平台所做的只不过将线下的无序就医变成了线上的无序就医。

  创业者的冷水:所有的冷水我都接着

  李克强总理的“互联网+”,美国心脏病学家埃里克·托普的《颠覆医疗》,是2014年互联网+医疗从业者最常引用的例子,用来展示这个行业前途无量,大有可为。

  然而,从大格局跳到实际行动,当事者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从言必谈颠覆医疗,到承认互联网充其量只能重构医疗,这种转变算得上是互联网+医疗进入瓶颈期的最直接证明。

  最初狂热褪去后,从业者们意识到,整个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大咖还是创业者都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现成的商业模式借鉴,而医疗风险、数据安全、如何增强用户粘性等,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这些危机意识不只来自外界的冷水,也出于新兴力量的自觉意识。

  2014年在北京召开的移动医疗健康峰会上,参会者犀利发问,真正的好医生可能没空答题,春雨医生如何保证网上医院的医生的质量?张锐并没有直接回应,而是用淘宝和某服装品牌为例子说,最初该品牌起诉淘宝侵权,10年后天猫成立,它却花了一大笔钱才得以进入。

  而在2015年那场互相打断18次的对话中,张锐再次说了类似的话:“四年前做春雨的时候,若干人告诉我,你不靠谱。我的信心倍受打击。但我觉得,你去做你的事情去,唯一证明你做这个事情对的就是每天的数据,你有多少新增用户、多少新增医生……虽然刚开始达不到院长的要求,但是你坚持吧,也许有一天(成功)呢,谁知道?”

  既然开始,纵有千难万险,只有千方百计。

  互联网医疗公司是否能将泼来的冷水烧成热水,目前看来形势并不美妙。但跟所有新兴领域、每一次改革一样,互联网医疗行业前进需要正能量,尝试也许无功而返,但不尝试将肯定失败。只有经过观点冲突、优胜劣汰,才能找到发展的最优基因,医药领域也要遵守这个古老的“进化论”。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王杉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胃肠外科(普外二科),胃肠外科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1995年~1998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院外科学术交流。长期从事普通外科疾病的筛查、诊断、治疗、随访和临床研究工作,尤其擅长胃肠道肿瘤的诊断及治疗。领导医疗和学术团队开展了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外科治疗与分子靶向治疗、结直肠癌肝脏转移癌的外科治疗、普通外科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等临床实践和研究工作。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潘慧人主任医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月经不调、女性不孕、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等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擅长病后及术后身体调理。

  • 邓小援主任医师龙岩市第一医院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

  • 陈芳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从事社区全科八年多,擅长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