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持刀对着医生的时候,这个人的身份就不是患者了,而是一个犯罪分子,我们对这个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区分。我们在处理一个恶性犯罪事件的时候,不能简单地把他当成医患关系的性质对待。”近日,北京积水潭医院的著名烧伤科医生、新浪微博的著名大V烧伤科超人阿宝老师就当下紧张的医患关系、医疗纠纷等问题,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见解。
据39健康网编辑了解,仅仅是统计媒体的报告,2014年的中国暴力伤医事件就有155起,而2015年上半年新发生的暴力伤医案件是133起,其中造成了重大伤亡事件的是高达23起。中国医师协会的中国医师职业状况白皮书结果显示,仅有27.14%的医务人员没有遭遇过暴力事件,医患关系何其敏感,小到言语的暴力,大到生命危险,医患之间时时刻刻都存在着一个导火索。
医闹或是“刁民”现象的表现

“北京大医院每年门诊量可能有上百万,上百万等于一个中等国家的全国人口的数量,100万人群中,肯定存在个别素质较低的人。”面对医患纠纷频发事件,烧伤科超人阿宝老师指出,应该把恶性的医疗暴力伤医事件和普通医患关系区分开。
中国现在的医闹,包括这种恶性暴力事件的猖獗,或是一种“刁民”现象的表现。更有甚者将其当作职业,职业医闹现象大有存在。仿佛是不管有无道理只要能吵、能闹,就能够得到额外的利益。如拆迁的时候,做钉子户,最后拿到高额的赔偿。甚至说,跟他打官司的时候,只要能吵能闹,就能逼着法院做出对我有利的判决。面对恶性医患关系纠纷的处理,实际上很难有实质性的改变。
在不断地提高医生的道德水平,遏制医闹事件、暴力伤医事件发生同时,是否也需要思考对于医闹“刁民”,有相应的法律制裁呢?目前,即将正式施行的“医闹入刑”无疑打响了治理医闹的第一枪,但面对医患紧张尚未消融的现实环境,可以预料,不和谐甚至严重的流血暴力伤医事件不会立即消失,如何消除医生不安心理,切实保障执业环境安全,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在紧张的医患关系中,笔者认为不排除此类现象,目前不管是公立医院或者民营医院都需要自负盈亏的当下,以药养医、过度医疗的事件确有存在。但是,笔者认为在医患紧张的关系中,“宣传”也扮演着较重要的角色。特别是近年来,似乎主流的声音都在“医生如何奋战接连数个小时抢救患者生命”,最后让患者得以挽回生命,恢复健康等方面。这类事件过多反会让患者及家属认为医生就应该无所不能。然而,不管现代医学如何发展,医学不是万能的,终究存在很多的局限性。
医患关系中沟通环节很重要
对于医患纠纷的原因分析,杏树林创始人兼CEO张遇升分享了个人宝贵的经验,作为协和临床博士,曾经论文研究方向主要是关于医生受到职业伤害的原因。从调研北京几家医院的医疗纠纷案例,通过统计学分析的结果来看,大多数的医患纠纷里面,患者的治疗安全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另外,就是医生的沟通能力。医生和患者之间沟通好坏,也决定了是否会发生医疗纠纷。
在医患关系中沟通环节很重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贾继东教授曾在寄语《肝博士》中有一段话,“敬畏生命,珍惜健康:既要宣传现代医学的威力也要告知公众现代医学的局限性。现代医学可以预防、诊断和治疗很多疾病,但对很多疾病仍然无能为力。”
一位美国医生的名言,能够很好地诠释医者形象:“有时去治疗,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相信大家都听过。贾继东教授也提倡,对于可以治疗的疾病要坚定信心,进行积极、规范、系统的治疗;而对于目前科技水平无法治愈的终末期肝病、恶性肿瘤等,通过医患双方的坦诚沟通,提倡采取理性、务实的态度,避免无谓的过度治疗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和不必要的痛苦。
移动医疗下的医患关系思考
医疗包括一个什么过程呢?包括对患者的诊断、检查、治疗、随访、康复等,烧伤科超人阿宝老师指出,现在的移动医疗指望它来完成全部的过程,至少从目前阶段来看,还是一件不太现实的事情。从更多的层面,移动医疗还只是作为医疗的一种辅助手段,给医生和患者提供一些便利。
面对现在医患关系现状,移动医疗可以缓解哪些问题呢?中国医生协会、医疗风险控制与管理办公室的副主任邱蓬鹭指出,移动医疗做的大好事就是解决了人群密度的问题。
现代技术使患者在单位的时间内等候的时间缩短,医院人群密度会降低。因为有了移动医疗的线上挂号、分时就诊等,对以前排长队、挂大号的环境有所改变。至少对患者而言,情绪没有那么急燥。纠纷、投诉会少一些,这是很积极的层面。
联合保险行业减少医疗纠纷
目前,移动医疗处于较为火热的程度。网络挂号、轻问诊等模式也是移动医疗下“司空见惯”的事情。在探索更多服务的当中,真正地解决医患间的“痛点”,互联网公司走出自己的特色很关键。比如,移动医疗时代怎么去减少医疗纠纷呢?
移动医疗时代,跨界融合的发展趋势十分可观。对此,丽珠医药销售管理部兼市场部抗感染领域总监张月女士表示,医生的职业首先是治病救人,包括提高医疗技术,解决患者的问题,同时他们也希望付出能够获得认可和尊重。但是,最近这几年紧张和矛盾的医患关系频发,严重的扰乱医疗秩序的事件,使得安全执业也成为医生的核心需求之一。
目前的医生执业意外险,以及一些针对医生个人的医责险更多地是协助解决医患矛盾中存在的执业风险,但是在医患关系中,患者是否也有相应的保险呢?众安保险移动医疗的高级产品经理彭俊卓先生介绍,“我们也在大力研究各类医疗健康保险产品,希望基于移动医疗的数据基础,可以更精准去评估就医场景中,患者的构建风险,从而深度的匹配各种场景的保险产品。”
彭俊卓先生指出,在保险产品的环节中,利用互联网手段,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提前的就医认识。如果患者能够通过对风险的认识购买医疗保险产品,那他们对相关的医疗或者是健康的风险,会更加理性地看待。最后发生问题的时候,可以由购买的保险进行补偿。笔者认为,这种形式会加快行业间的跨界融合,或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你可知香薷饮?既能解暑还能消肿!
2019-05-15
这三样东西你还在吃?痛风找上门是太轻而易举
2019-04-29
宫颈癌疫苗接种年龄有讲究,什么时候打疫苗才有预防作用?
2019-04-12
乳腺增生会发展成为乳腺癌吗?
2019-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