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发生一起4名儿童服食农药自杀身亡事件。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因家暴出走,四兄妹缺少照顾,与外界交流少……真相在调查中逐一显现,这起令人心碎的悲剧让 “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今年5月份,国家卫计委家庭司出版《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一书,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家庭》一章着重介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如今,在四兄妹的悲剧故事下,基于3万多个家庭的调查报告不再只是一串串数字,而是真实地反映了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
农村留守儿童比例呈“倒U”曲线
全国妇联2013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6000万,而2000年的数据是2290万。此次家庭报告的数据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全部儿童35.1%,其中父母都外出的占16.6%,父亲单独外出的占16.2%,母亲单独外出的占2.4%。从区域来看,中部地区留守儿童比例最高,达到49.7%。
分年龄来看,我国留守儿童比例呈现“倒U”曲线,孩子0岁时比例较低,为28.8%,孩子1岁时快速增加到40.7%。2岁孩子的留守比例最高,为44.1%,随后开始下降,至17岁比例将至最低。报告分析,这种情况与教育年龄有显著关系。
接近50%的留守儿童 父母都不在身边
值得关注的是,在所有农村留守儿童中,接近一半的父母双方都不在身边;0——5岁学龄前留守儿童,祖父母是主要的生活照料人,占57.7%。
报告分析,由于祖父母隔代抚养,抚养人的文化程度往往偏低,缺乏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疾病预防意识淡薄,因此,疾病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17%的学龄期留守儿童将烦恼藏在心里
报告显示,6——17岁学龄期留守儿童在诉说对象方面,排在第一位的是同学或朋友,占45.8%,相比之下,非留守儿童排在第一位的则是父母。而更值得关注的是,17%的留守儿童碰到烦恼时自己憋在心里,不与任何人交流。
另一方面,因为父母外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交流互动较少,对家庭的评价不高。数据显示,6——17岁留守儿童与家庭成员之间在各项交流指标(休闲陪伴、积极沟通、充分尊重等)均比非留守儿童低约10个百分点。农村留守儿童认为家庭氛围很融洽的仅为35.5%,低于非留守儿童10个百分点。
留守儿童缺的不只是物质
“广大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处于‘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的‘三缺’状态。”家庭报告中的这句话揭示了留守儿童除了物质匮乏之外更大的危机——缺少关爱,这也被外界认为是毕节四兄妹自杀的关键之一。然而,在缺少家庭关爱的情况下,孩子到底需要怎样的关爱呢?政府的救助项目,学校的一对一帮扶,我们能做的似乎很多,又多少有些无力。
站在宏观角度,家庭报告指出,留守儿童所在的留守家庭是随着人口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流动成为常态化的产物,是转型社会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历史性。随着人口流动的家庭化趋势增强和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推进,将逐渐减少。
随着留守家庭的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必将逐渐减少,只是我们不知道,宏观的改变需要多少年。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肠易激综合症;一般炎症性胃肠道疾病(急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急慢性胰腺炎;各种肝炎;肝硬化腹水、大肠息肉;肛裂;肛瘘;内外痔;同时擅长给患者提供胃肠道如何保养等。
擅长领域:呼吸疾病、小儿顽咳、哮喘,经产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胆病等。自拟双石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小金丹治疗慢性肝炎血瘀证疗效显著。
擅长领域:擅长中医药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妇科疾病;应用中医手段调理亚健康、慢性疲劳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 青春痘、荨麻疹、咳嗽、气喘、眩晕、关节疼痛、口腔溃疡、小儿厌食等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