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6月9日宣布,公开招募并组建“患者委员会”,开启“患者的事情患者管”的模式。据悉,这是全国首个以患者为核心的委员会,旨在探索解决医患纠纷的新途径,患者将直接参与医院管理。
随时可以到医院任何部门“检查”,有建议或意见可以举行听证会,请院长或各科室主任“一把手”来做汇报,直至问题满意解决。“患者委员会”的工作听起来很爽也很新鲜,探索解决医患纠纷的出发点也是不错,但是,看似是好事,网络上仍然有所争议。
有网友认为,有权利的地方就有腐败,给了“患者委员会”那么大的权利,如何保证患委部成为为某些群体谋福利的地方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的确,医院提议成立“患者委员会”,难免会让人联想,两者之间在实际运行中可能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该委员会不是独立于医院的,甚至于医院之间有什么利益关系,那么,宣称的监督、参与管理等工作范围失去了意义,整个委员会的存在也失去了意义,仅仅是医院面子工程的一部分。
于是,有网友对这种尝试给出了三点补充:首先,患者委员会自身的部分个人资料以及背景必须公开,筛选人员的过程必须透明,否则难言公平;其次,对于患者委员会和医院双方都必须给与有效监督,以防任何一方利用手中便利条件“坑”对方;第三,患者委员会成员必须定期更换,尽可能收集更多社会大众的意见。一二三条很清晰,可是,如何有效监督远方与委员会等细则依然有许多问题。
一直以来,医院的便民服务、缓解医患关系的举措不断,但是总是有人叫好有人质疑。且不去评点这些政策到底是好是坏,是真办事还是做面子,舆论的反应让我们知道,世界早已不是说一就不是二的时候了,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参与是一种趋势。这也就要求医院的便民服务及各种举措都要更加用心,更加贴近群众。当然。民众的想法有时未必正确和全面,这也就需要院方在制定、实施过程中做到公开、透明。
这则消息也让小编想起武汉市第一医院在全国首推的“良方奖”,公开向市民求意见和建议,市民提可以在5个工作日内得到回复,远方将根据改进难易程度不同,设定不同的整改时间,每月评选优秀“良方”,并给予奖励。其实,这也是请市民参与到医院管理之中,改善医患关系的一种尝试。
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注重患者和民众的智慧及力量,用什么办法运用这股力量更是需要智慧的。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从事社区全科八年多,擅长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领域:在吉林三甲医院从事中医、针灸理疗工作二十余年。曾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曾受俄罗斯政府邀请从事中医、针灸等中医诊疗工作。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并亲自带教多名中医进修学生。擅长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各种关节肌肉疼痛,中风偏瘫、痿症、哮喘、癫痫、呃逆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肌肉等疾患的诊疗。
擅长领域:擅长中医药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妇科疾病;应用中医手段调理亚健康、慢性疲劳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 青春痘、荨麻疹、咳嗽、气喘、眩晕、关节疼痛、口腔溃疡、小儿厌食等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