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急诊科轮转时,半夜三更送来一个打架斗殴的,满脸是血,一伤口从额头到脸颊,护士找来三个医生缝合,眉毛以上归脑外,以下眼科,脸颊属口腔。”这是一位网友在小说《心术》看到急诊科分诊时提到的事情。《心术》是作家六六所写,2012年同名电视剧问世,被誉为“国内首部大型医疗剧”。
小编今天要说的并不是要吐槽这本小说或者这部电视剧,而是上面这位读者讲的故事。
众所周知,西医的学科分类越来越精细化,医院的科室设置也越来越多,患者到某家医院看病,挂号时首先要选择科室。病人有时也不知道如何做出选择,如果随意选择一个科室,可能常常从这个科室转到那个科室。当然,不确定的患者可以在挂号时求助于医院工作人员,但最后的建议大多也是挂多个科室的号,患者一般怕麻烦也不在乎多花一些挂号费了。
也许最后只需要一个科室来做治疗,这个过程中,多出的挂号费也就多出了;也许发现挂错了科室,就要在科室之间兜圈圈了;也许最后真的需要多个科室相互配合做治疗,如此就会出现开头十分具有喜感的情况:伤口分成若干份,分给不同的医生处理。
诚然,分科室去治疗是为了保证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可其中的麻烦却是谁经历谁知道了,最关键的是,万一耽误了治疗就摊上大大事儿了。比如,开头的案例中,如果每个科室的医生无法及时到位,伤口无法及时处理,医患之间很可能产生纠纷。
此外,按中医的逻辑思维,人体是一个有机体,分科室的治疗很可能导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建立跨科室合作是越来越紧迫的要求,但是目前国内的医院大多只在重要病例上才临时建立合作小组,而日常的合作救治机制明显不足,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医院与医院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但好在,已经有医院在院内科室之间的合作迈出实质性的步伐,比如近日多年媒体报道的武汉同济医院。
该医院从2010年起,设立团队奖,每年用80万元奖励跨学科协作,鼓励医生根据病人病情,主动寻求其他科室的帮助,打破各自为政的专科“壁垒”,一起管理病人。同济医院副院长廖家智对媒体表示, “单兵作战”的诊疗方式早已不适应现代医学以人为本的服务需求,必须倡导合作医学,让病人最大限度地受益。
跨科室合作的最大受益者无疑是等待救治的患者,其实医院也受益颇多。比如,通过鼓励跨学科协作,同济医院大大提高救治疾病的效率,各学科的综合实力、整体水平也得到提高,2013年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选中,有30个专科“跻身”国家队。
因为多方面的原因,跨科室合作的进程在中国依然缓慢,但不可否认,长远或者整体来看,它是利于患者也利于医院的好事儿。金钱等物质的激励是个不错的法子,但更希望看到各医院根据实际情况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路子,当然,更希望这些探索和尝试可以形成某种机制存在整个医疗体制中。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咳喘、哮证。对不孕不育、肺心病、急慢性前列腺炎、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胃肠疾病,眩晕等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月经不调、女性不孕、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等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擅长病后及术后身体调理。
擅长领域:擅长各种疑难复杂皮肤病,尤其是面部损容性皮肤病(痤疮、玫瑰痤疮、白癜风、黄褐斑等)、化妆品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处理,以及化妆品人体安全性和功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