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又走访了一家南门村里的,另外一家作坊,那家作坊里的人也告诉记者,药材的干湿程度也会影响药材的保存期限,但是即便晒得再干的药材,不经硫磺熏,也很难保存好。在那家作坊的一个角落里,记者发现了超过二百公斤的工业硫磺。
南门村村民:这个就晒得干干的,过两年还是会生虫的。这个是经过硫磺的。
正准备离开南门村的时候,那家给记者展示了如何熏药材的作坊的人突然追了上来。
药材经销商:你是不是调查硫磺的啊?
记者:没有没有
药材经销商:我看看你的包啊
记者:你不用看我的包,把我的那个删了,你放开
药材经销商:影响我的生意了,你知道不知道?
僵持了十几分钟后,摄像机被贩子抢走了。
主持人:记者在当地采访的时候被药贩子发现并抢走了摄像机,接着记者的行踪就被当地政府部门发现,第二天在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陪同下,记者又来到了当地的药材市场,这回,记者又有了新的发现。
记者到了首阳的药材集市,窄窄的街道上挤满了拉来药材出售的药农,在市场上挑选货物,讨价还价的是来自镇上和其他地方的药材商。记者向几个出售药材的药农询问情况。
药农:熏过,这里都是
记者:熏过之后是不是好放一些?好卖一些?
调查刚开始,奇怪的一幕出现了,一位县政府工作人员,冲药农摇了摇头,刚才还对硫磺熏制药材直言不讳的药农,马上就改了口。
记者:哪些是熏过,哪些是没熏过的?
药农:这个都没熏。
随后,记者和县政府人员又到前一天暗访时去过的作坊,作坊里仍然在加工黄芪的饮片。
记者:咱们这个需要打硫磺吗?
村民:一般不打。
记者:一般打(硫磺)的话是用这个炉子吗?
药农:不是,那是……
老板对用硫磺熏蒸药材矢口否认,不过记者在墙角里发现了几袋硫磺。
记者:这是什么?用它干嘛?
药农:用它就是搞中药材。
记者:这个院子里是熏还是没熏的?
药农:没熏的。
记者又询问了院子里一位被雇来冲洗药材的村民,她却给了我们不同的答案。
记者:这些都要熏吗?
村民:熏。
记者:是先晾干熏还是一块熏?
村民:今天晚上就熏。
记者:这些熏过吗?
村民:熏过。
记者在墙角里发现了几袋硫磺。
记者:这是什么?用它干嘛?
药农:用它就是搞中药材。
药农:用硫磺,就是点燃,虫子就杀掉了。
记者又联系了陇西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几名执法人员随后跟随记者到了首阳镇。执法人员告诉我们,查处熏硫的行为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靠闻和看。即便怀疑熏硫,县里也没有相关的检验条件。
工作人员 甘肃省陇西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工作人员:我们就是只好通过现场看一下,再闻一下。闻一下如果觉得刺鼻子的话,如果有这种情况,我们就抽个样,送上去,送上面检。因为我们没有检测,我们这边不能检测。
记者又带领着食品药品监管局的几位工作人员到前两天走访的那家作坊,对于那家加工企业是否用硫磺熏了药材,执法人员表示,仅靠目测很难断定。记者随后带领执法人员来到了这个墙角,那里存放着200多公斤的工业硫磺。
尽管,院子里堆放着几吨的党参,还发现了大量硫磺,但是由于没有抓到现场熏硫行为,执法人员表示,无法确认这些药材是否已经熏过大量的硫磺。
工作人员:如果它里面有熏的东西 现场去查了,有证据,就是里面有,现在是里面没有的话,我们取样送检。
执法人员一再强调,只有抓到现场熏硫磺的证据,才能直接进行相应的处罚。但是作坊的老板对于硫磺熏蒸药材的行为,却供认不讳。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