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一定要熟吃、轻度擦伤或少量出血没必要用创可贴、遇到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可拨打12331……这些简单的生活常识,你了解吗?昨日上午,省食品药品检验所、省植物学会在昆明植物园举行“云南省首届青少年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竞赛”,意在让家长、小朋友们学习到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及培养科学健康的饮食用药习惯。
在活动现场,知识竞赛吸引了不少家长和小朋友参与,试题内容涉及安全用药常识、食品安全知识、化妆品基本知识等多个方面。
“今年上半年,全省16个州市共抽检了3000批次药品,未发现重大药品安全事故。”省食品药品检验所所长陈彬在现场表示,之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毒胶囊事件,食药监部门对云南本地胶囊生产厂家进行抽检时,也未发现问题。
陈彬表示,从全省各地上报的案例来看,药品质量问题的投诉不多,反而是保健品的投诉增多,“消费者轻信商家宣传,高价买回毫无意义的保健用品、误把保健食品当做替代药品等这些情况都有,投诉者以中老年人居多。”投诉最多的保健品包括抗风湿、壮阳、降血糖及强身健体等。近几年来药监部门检查的结果显示,这些产品均添加化学成分,服用后不但不能治病,反而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支招
保健品营销骗术怎么破?
一些不法分子会打着“世界卫生组织”等名义销售保健品,市民可通过民政部门查询相关组织的合法性。
遇到义诊、健康讲座、免费检测等活动,市民要谨慎参加和购买讲座上推销的产品,如购买的产品有问题,可向辖区食药监部门进行举报。
还有一些不法分子会向老年人发放宣传单和小广告,并以“赠药”、“送小礼品”等手段诱导消费者,市民要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须提高警惕,不要贪小便宜吃大亏。
怀疑买到假药怎么办?
昨日,有家长问:“怀疑买到假药可以直接送检吗?”陈彬介绍,“我们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检验,没有送检的主体单位,检验系统根本登录不了。”此外,由于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承担着检验任务,加之设备和人手有限,面对公众的检验需求,可能检验不过来,所以不鼓励个人送检药物。按照相关规定,市民可向辖区食药监管部门投诉,或向消费者协会举报,由消费者协会联系食药监管部门送检。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保健产品不“保健”甚至会有害健康?该消息一出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又敲响了警钟,老百姓又少了个健康保障。那到底保健品还该不该吃?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
擅长领域:擅长各种疑难复杂皮肤病,尤其是面部损容性皮肤病(痤疮、玫瑰痤疮、白癜风、黄褐斑等)、化妆品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处理,以及化妆品人体安全性和功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