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医生大全

黑新闻: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四大问题

2010-06-25 17:06: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感染是最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正确预防性应用有助于减少手术部位的感染(SSI),即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但是,外科医生经常存在这样的困惑:什么情况下需要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怎样选择预防用抗菌药物?什么时候开始用药?要用多长时间?

  感染是最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正确预防性应用有助于减少手术部位的感染(SSI),即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但是,外科医生经常存在这样的困惑:什么情况下需要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怎样选择预防用抗菌药物?什么时候开始用药?要用多长时间?在近日召开的第二届全国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上,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黎沾良教授解答了这些困惑,并针对当前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了对策。

  问题一:预防用药使用率过高

  现象: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近年对6个行政区118所三级综合医院用药调查(以下简称调查)发现,在随机抽取的3557例手术病历中,3485例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达到98.0%。其中,Ⅰ类切口手术为96.9%,Ⅱ类切口手术为98.9%,Ⅲ类切口手术为99.9%,均明显偏高。

  对策:严格掌握适应证

  黎沾良谈到,并非所有的手术都需要预防性地应用抗菌药物。一般的清洁切口手术,如头颈、躯干、四肢的体表手术,以及无人工植入物的腹股沟疝修补术、甲状腺腺瘤切除术、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等,大多无须使用抗菌药物。

  黎沾良介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一定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包括:Ⅱ类清洁-污染切口及部分Ⅲ类污染切口手术(如进入胃肠道、呼吸道、女性生殖道手术);清洁手术,但手术时间长、创伤大,且一旦感染后果严重者(如开颅、心脏和大血管、门脉高压症手术);使用人工材料或人工装置的手术;患者有感染的高危因素,如存在糖尿病营养不良、免疫低下、高龄等因素。他还特别强调,不同类别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抗菌药物预防的重要依据。

  问题二:药物选择不合理

  现象:调查发现,抗菌药物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头孢3代、喹诺酮类、头孢菌素-酶抑制剂、头孢2代、硝基咪唑等,选择头孢1代的只有15.9%。调查还发现,56.6%的手术选择了联合用药,主要是抗生素与甲硝唑联用,其中无指征联合用药占到22.1%。

  对策:选择相对广谱、有效、安全、价廉的药物

  黎沾良认为,在选择预防用抗菌药物时,应将头孢菌素列为首选。心血管、头颈、胸腹壁、四肢手术宜首选1代头孢;进入消化道、呼吸道、女性生殖道的手术多用2代头孢;少数较复杂的大手术用3代头孢。

  黎沾良还提醒,氨基糖苷类药物有耳、肾毒性,不是理想的预防用药。此外,一般不用喹诺酮类药物(但可用于经直肠的前列腺活检手术)。卫生部办公厅[2008]48号文件也指出:氟喹诺酮类药物在我国临床应用普遍,使用量大,细菌耐药率高,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掌握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征,加强管理,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应用于消化和泌尿系统外的其他系统感染;除泌尿系统外,不得作为其他系统的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那么,如果患者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过敏,又该如何选择药物呢?黎沾良说,针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可选用克林霉素,针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可选用氨曲南,大多情况下两者可联合使用。如果有特殊适应证,如证实有耐甲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所致的SSI流行、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内膜炎需行开心手术、已知患者定植了MRSA等情况下,可以选用万古霉素。对于器官移植患者,需使用覆盖面更广的抗生素,如添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头孢哌酮/舒普深、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4代。

  黎沾良还补充说,选择手术预防用药,大多无需联合用药。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虽然有较好的抗厌氧菌作用,但并非所有的手术部位感染都有厌氧菌参与,只有涉及口腔、下消化道、阴道感染的手术,才需要使用这类药物如甲硝唑。

  问题三:用药时机不恰当

  现象:调查发现,52.2%的病例手术前不用药,手术结束后才用药;17.4%的病例在手术开始2小时前开始用药,平均每例手术前用药1.7~2.4天;只有30.4%的病例在手术前2小时以内开始用药。

  对策:一般术前30分钟开始给药

  对于何时用药,黎沾良认为,要在污染发生之前即未切开皮肤黏膜之前就“严阵以待”。但他同时提醒,给药并非越早越好,提前一二天或3天的过早给药反而无益,属无的放矢,而且应在手术室给药而不是在病房给药。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提出:应在手术开始前30分钟开始给药(万古霉素、克林霉素为2小时),以保证在发生污染前血清及组织中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

  具体的应用方法是,静脉给药,30分钟滴完;肌注、口服给药因存在吸收上的个体差异,不能保证血液和组织的药物浓度,不宜采用。他还强调,一定要确保整个手术期间有足够的抗菌药物浓度,比如常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半衰期为1/2~1小时,若手术超过3小时应给予第2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3次;但如使用半衰期长的抗菌药物(如头孢曲松)则无须补充给药。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专家更多
  • 魏书航副主任医师佛山市中医院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

  • 周南南副主任医师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 朱伟力副主任医师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

    擅长领域:在吉林三甲医院从事中医、针灸理疗工作二十余年。曾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曾受俄罗斯政府邀请从事中医、针灸等中医诊疗工作。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并亲自带教多名中医进修学生。擅长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各种关节肌肉疼痛,中风偏瘫、痿症、哮喘、癫痫、呃逆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肌肉等疾患的诊疗。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