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辰光上一些餐馆吃饭,发现他们用的胡椒粉很多都是冒牌的!”近日,读者李先生打来电话。对此,记者连日来明察暗访。
调味仓库大兴货现形
记者找到了上海好唯加食品有限公司袁先生,并联络了另一资深“打假人”老张。随同他们和工商执法人员,记者来到了位于浦东川沙的一家“上岛咖啡”加盟店。
“一看就是假的!”老张从桌上拿起一罐胡椒粉。在执法人员要求下,主管打开调味品仓库,货架上的多包大兴货现出原形。执法人员没收所有假货,并接受进一步调查。
10多家餐馆藏猫腻
随后,我们又来到一家“伊诺”咖啡店,吧台的小伙一看“情况不妙”,硬生生将执法人员拦在仓库门外。 “这种店肯定有问题。”袁先生说,“今年去了30家,其中10多家有假货。”
据了解,不久前,黄浦工商已立案调查金陵东路569号1楼上海港京上宝餐饮管理有限公司、3楼“三顾牛蛙馆”里的假冒伪劣调味品。
假冒品多用劣质原料
被查出问题的“上岛咖啡”主管朱小姐透露,公司的这批假冒产品都是从铜川路的批发市场采购而来。据了解,正宗的“唯加”白胡椒粉价格在50元/500克左右,而假货只需要20元不到;黑胡椒粉的正品为75元/500克,假货只需30元。
袁先生说,正宗的胡椒粉是由胡椒籽磨成,而价格便宜一大半的“李鬼”使用的多是劣质原料,甚至掺进了明令禁止的添加剂和工业原料,长期食用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
【记者手记】
执法到底难在哪?
“我们是餐饮企业,归食药监管,轮不到你们工商查!”在采访中,记者常能听到一些饭店底气十足的质疑。而食药监部门却称:“食品流通环节的假冒商品,该由工商负责。”
相关部门坦言,对于食品安全,长期以来实行的是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等分段管理的办法,由于各监管部门之间存在着“井水不犯河水”的“执法礼让”,造成了“谁都能管,谁都不管”的尴尬局面。
今年5月,上海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要求相关部门主动作为,如涉及监管环节职责不清的,由食药监部门兜底。希望各监管部门能真正建立起联动机制,形成合力,实现无缝对接,让违法者无空子可钻。
(责任编辑:廖颖瑶)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专长糖尿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及内分泌相关疾病的中医调治,对眩晕、头痛、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腰痛、关节痛、月经病、皮炎湿疹等常见病均有一定诊治心得。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