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岛内食品安全问题再受关注,“香精面包”闹得沸沸扬扬。香港《大公报》今日发表评论指出,“问题食品”依然横行台湾市场,岛内民众仍笼罩在“问题食品”的阴影下。这一系列食品风波已使“台湾制造”的金漆招牌失去了往昔的光彩。
评论摘编如下:
有人说,食品行业是良心行业。此话不假。俗话说“病从口入”,如果吃进人体的食物含有危害健康的成分,轻则染病,重则死亡。这也是每次出现“问题食品”事件时,社会舆论必给予高度关注的原因。近年台湾食品安全出现严重漏洞,2011年爆发的“塑化剂风波”重挫岛内食品声誉,但台湾食品行业的噩梦并未就此结束。从去年的“口水菜”、农药大米,到今年的毒淀粉、致癌酱油、假米粉、过期泡芙、有毒容器、抗生素鸡蛋,乃至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香精面包”,都显示“问题食品”依然横行台湾市场,岛内民众仍笼罩在“问题食品”的阴影下。这一系列食品风波已使“台湾制造”的金漆招牌失去了往昔的光彩。人们不禁要问:台湾食品到底怎么了?
在人们的印象中,“台湾制造”是品质的保证。因为台湾早在1975年就公布实施了“食品卫生管理法”,可见当地对食品管理颇有先见之明。但随着食品种类多样化、成分复杂化,台湾的“食品管理法”已赶不上日新月异的“食品化学工艺”了。
纵观岛内这几年来的“问题食品”事件,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是添加工业原料,以“塑化剂”为代表。一般来说,许多业者都会在饮料中加入合法添加剂“起云剂”,但有业者为了降低成本,遂以用于工业的塑化剂来制造起云剂。最近被形容为“翻版塑化剂风波”的“毒淀粉”就是用制造油漆的工业原料调配而成的。第二是“挂羊头卖狗肉”,以近日的“香精面包”为代表。红遍大陆、香港、台湾的“胖达人”面包店一直标榜“天然食材”,但最近被香港消费者揭发面包中添加了人工香精,涉嫌欺诈,台湾检方已介入调查。第三是残留农药,如农药大米、农药芒果等。
对于台湾近年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食品风暴”,许多人不解:这到底是偶然现象?还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必然结果?当然,台湾以前并非没有出现过重大问题食品事件。上世纪70年代的工业酒精制酒、米糠油中毒事件都是震惊台湾社会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但像近年问题食品之多,确是少见。一方面是由于自“塑化剂事件”后,台湾卫生部门加强了食品监管和检查,使一些以往看似“安全”的食品终于露出马脚;另一方面,岛内相关罚规过轻,使一些业者产生侥倖心理,妄想逃过法网。台湾立法机构虽于“塑化剂事件”后提高了违反食品法规的罚款金额,但却没有纳入具有威慑效应的刑罚手段,直至今年5月底才制订了刑罚相关规定。此外,根据岛内食品法规,复方食品添加物无须查验登记,于是不少业者以“复方”为由逃避监管。
打击“问题食品”对台湾卫生部门而言是一场硬仗。它不仅要重振台湾食品的声誉,更攸关广大消费者的健康。期盼台当局切实做好食品管理工作,让台湾食品再次飘香两岸三地。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用于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的辅助治疗(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亦可作为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剂;本品可用于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征、慢性皮肤黏膜真菌病等免疫缺陷疾病。[详细]
去看看 ¥30.0临床可用于辅助治疗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对恶性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剂;免疫缺陷病(如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征及慢性皮肤粘膜真菌病有一定的疗效)。[详细]
去看看 ¥15.99(1)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T细胞缺陷病。(如:儿童先天性免疫缺陷病)(3)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儿童支气管哮喘和哮喘性支气管炎等)。(4)各种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如:病毒性肝炎,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顽固性口腔溃疡等)。(5)肿瘤的辅助治疗。[详细]
去看看 ¥63.33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