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士力、华润、广药、国药集团、科伦生物……在贵州政府大力推广医药大健康产业的背景之下,诸多国内响当当的医药“大鳄”们将组团进驻贵州。原本相对弱势的贵州医药市场在大鳄的冲击下,或将重新洗牌。
3月2日,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推介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会上,贵州省委书记、副省长陈敏尔介绍,贵州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资源,并且正着力打造酒、烟、茶、药、食品“五张名片”。另外,在政策红利上,贵州有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可以享受,国发2号文件又给了个性化政策支持。
据了解,贵州省政府先后在浙江、广东、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进行招商,效果显著,包括天士力、华润医药、广药集团等在内的多个个医药龙头企业均已签约,即将落地贵州。
这对贵州经济而言,无疑是一剂强心针。然而对当地药企而言,却可能产生巨大的冲击。
事实上,贵州医药产业虽已有一定的基础,但仍存在明显的短板。由贵州省经信委提供的《贵州医药产业调演报告》显示,目前贵州省年产上亿的企业仅5家,其中仅益佰制药1家能跻身全国制药百强。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活也是当前贵州药企存在的短板。
39健康网从会上获悉,贵州省政府在提出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政策之前,曾进行广泛的企业调研。一位曾参与调研的贵州本土企业代表告诉39健康网,大多数企业对于政策的态度积极,也比较支持,一来这是贵州的五张名片之一,二来拥有特殊政策红利。
不过,在被问及大企业的来临是否会引发“大鱼吃小鱼”的局面时,该名代表则表示极有可能:“但一些企业其实希望被并购重组”。
有意思的是,另一家与贵州政府签约落地的企业——上海安黔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项目总监孙浩却有不同看法。
孙浩认为,原本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大企业进驻的影响不大,反而会促进其进一步改进技术,提高竞争力,而原本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即便大企业不来,迟早也会在市场压力下消失。
“哪个企业会希望被并购?”孙浩反问,“如果我本来已经是龙头老大了,我会希望被并购吗?而竞争力弱的企业,其评估价值不够的话,大企业也不会去进行并购。”
据贵州省政府提供的资料显示,2013年贵州省也曾出现若干并购案例,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获取新品种,尤其独家品种,如益佰制药收购百祥制药、百灵制药收购仁和堂药业;二是开辟新市场,如制药领域信邦制药15亿元收购流通领域科开医药、全国最大医药流通企业国药集团26亿元收购同济堂药业。
另一方面,随着新版GMP认证大限到来,国家规定,2015年年底全部药品必须达到新版GMP要求,逾期未达标企业将被勒令停产,这意味着一部分拥有好品种的小企业面临淘汰。一位来自贵州卫生部门的官员介绍,根据测算,新版GMP改造需要每家医药企业平均投入1000万元-2000万元人民币,考虑改造成本及后期运营成本的增加,贵州省部分竞争力弱的中小医药企业难以承受。
他预测,随着新版GMP时间窗口越来越临近,中小医药企业转让乃至破产将成为趋势,预计未来几年贵州省将淘汰40-80家医药企业。
“并购浪潮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只要我们趁势而上,完全有可能借力跃升,打造一个或几个医药大集团,推动我省医药产业进入大集团引领、中小企业共生繁荣的新阶段。”该名官员如是说。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