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我国居民收入增加及健康需求的迅猛增长,在未来的20年,中国将迎来消费的黄金时期,消费增长将持续加速,消费结构全面升级。按照现行汇率计算,2020年中国消费额为14.5亿美元,而此后5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婴儿潮及老龄化将为这一数字的增长进一步提供动力。
和君集团合伙人郭剑
同时,针对医药流通行业,郭剑参照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认为,单一国家的医药流通行业巨头不会超过3家,行业巨头将占据绝大部分市场,失败者被淘汰出局,巨头获得最为丰厚的利润和稳定的市场份额。这一整合过程在未来20年内也必然在中国发生。
产业整合是市场必然规律
郭剑在采访中表示,从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历史上来看,产业集中是大势所趋,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运营效率的提升,实现产业升级。而医药流通行业必须不断求变求新,为用户和产业链提供实实在在的价值,才能够改变目前产业链中的“搬运工”地位。
以美国为例,医药流通行业经历了非常明显的初现、增长和洗牌三个阶段,目前已经进入相对稳定的成熟期。从20世纪中期开始,美国的一些流通企业就已经开始形成区域性集团,并且通过并购、兼并等进军全美市场。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快速洗牌阶段来临,前三名全国性医药流通集团迅速完成对市场的占领,对全国范围内医药流通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96%,仅在极少数地区有少量小型企业。
中国医药流通大洗牌尚未到来
从1949年至1984年,中国的医药流通基本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建立了高度集中的三级批发体系,监管严格而效率低下。这种格局在1985至1998年被打破,国营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始松动,各种经济成分纷纷进入,医药流通行业从高度集中走向分散。而从1999年至今,医药流通行业竞争空前激烈,各方博弈中,巨头尚未出现,呈现出典型的“多、小、散、乱、弱”局面。
由于市场的散乱,竞争激烈,我国的医药流通行业始终没有摆脱“搬运工”的初级角色,利润极其低下,平均利润率一直徘徊于0.55%-0.73%,而且最为关键的是,排名前三的国药集团、上海医药、九州通销售总额仅占全国的19%左右,相比成熟的美国市场,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巨头必然出现
郭剑表示,无论是国家层面的《医药行业十一五规划》,还是新版的国家GSP,都在不断的提高行业门槛,鼓励发展大型医药流通企业。根据十一五规划,未来五年中我国将要形成1-3家年小额过千亿的全国性大型医药商业集团,20家销售额过百亿的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连锁药店占全部零售门店的比重提高到2/3以上。无论是从行业发展规律,还是国家政策的扶持方向,巨头都必然出现。
根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的数据,日本在1985年拥有医药流通企业接近500家,历经多年整合,目前已经减少到100多家,前五家企业的市场份额也已经达到了80%;而德国仅保留了10家医药流通企业,其中前三甲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了70%,法国则更是只保留了8家,前三甲的市场份额达到了95%。
巨头带来的不仅仅是空前的产业集中度,同时雄厚的实力使得企业可以不断地向上、下游扩展,创新商业模式,不仅增强了产业链的掌控力度,还有效的改善了居民医疗保健水平。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肠易激综合症;一般炎症性胃肠道疾病(急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急慢性胰腺炎;各种肝炎;肝硬化腹水、大肠息肉;肛裂;肛瘘;内外痔;同时擅长给患者提供胃肠道如何保养等。
擅长领域:擅长:儿童哮喘、儿童慢性咳嗽、小儿间质性肺病及呼吸系统疑难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