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警惕一氧化碳“隐形杀手”:从炭火烧烤中毒说起

2024-07-09 16:34:5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近日,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急诊室接诊了七名因吃炭火烧烤而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一氧化碳中毒并非只发生在冬季,任何季节、任何环境下,只要条件适宜,都可能成为一氧化碳中毒的高风险场景。


ruijing 烧烤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急诊室接诊了七名因吃炭火烧烤而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一氧化碳中毒并非只发生在冬季,任何季节、任何环境下,只要条件适宜,都可能成为一氧化碳中毒的高风险场景。

一、高风险场景与人群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它不易被察觉,但危害极大。高风险场景包括但不限于:密闭环境内(空调房里也很危险!下文会详细展开)使用炭火烧烤、煤气取暖、长时间使用未安装排风设施的燃气灶具等。而中老年人、使用煤炭炉取暖者以及地下作业工人等,则是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危人群。

二、症状表现

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能出现头痛、无力、眩晕、恶心、呕吐等;重者则可能出现意识模糊、虚脱、昏迷,甚至导致死亡。值得注意的是,一氧化碳中毒起初不易被察觉,因此,一旦发现可疑症状,应立即就医。

三、开空调也要注意一氧化碳中毒

随着夏季的到来,空调成为了许多家庭不可或缺的降温工具。然而,在使用空调时,如果不注意一些细节,就可能引发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以下三种情况尤其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空调房,123rf

1. 天然气使用与空调开启时的通风换气

现在,许多家庭都使用天然气来煮饭炒菜和提供热水。然而,如果排风不畅,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就可能在家中积聚。特别是在天气炎热时,许多家庭会选择长时间关闭门窗来开空调,这无疑增加了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因此,在做饭或洗澡时,一定要确保家中的通风设备正常运行,如排气扇或开启部分窗户,以便及时将一氧化碳排出室外。

对于家中有老人、孩子或体弱多病者的家庭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他们往往对一氧化碳更为敏感,因此需要及时通风以保证室内空气新鲜。

2. 密闭空调房内吃炭火锅、烧烤

夏季外出就餐时,很多人喜欢在空调房里享受凉爽的同时,品尝美味的炭火锅或烧烤。然而,如果炭火燃烧不完全,加上通风措施不到位,就可能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因此,在密闭的空调房内长时间就餐时,一定要选择通风良好的餐厅,并尽量避免使用炭火作为烹饪方式。如果必须使用炭火,也要确保炭火燃烧充分,并开启餐厅内的通风设备。

3. 车内开空调睡觉

在炎热的夏季,有些人会选择在车内开空调睡觉。然而,这种做法极其危险。在车窗紧闭的情况下,发动机长时间运转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这些一氧化碳会逐渐聚集在车内,导致车内人员在不知不觉间中毒。因此,千万不要在车窗紧闭的情况下在车内开空调睡觉。如果需要在车内休息,一定要确保车窗留有缝隙或开启部分车窗以便空气流通。


四、预防与急救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关键在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使用煤炭炉、燃气灶具等设备时,应确保设备安全、通风良好;在车内使用空调时,应定期检查车辆引擎和排气系统是否正常。此外,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也是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有效手段。

对于已经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应立即将其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解开衣领和皮带,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说明中毒原因和症状。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可以掐人中穴促进轻度昏迷者苏醒;对于重度昏迷者,如出现心脏、呼吸骤停,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ruijing 开窗通风

五、结语

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疾病。从炭火烧烤中毒事件中,我们应深刻认识到一氧化碳中毒的严重性和普遍性。只有提高警惕、加强预防、掌握急救知识,才能有效避免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冯惠玲副主任医师佛山市中医院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喉科的各种疾病。尤其专治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诊)

  • 印根权主任医师广州诺亚智慧门诊部

    擅长领域:擅长:儿童哮喘、儿童慢性咳嗽、小儿间质性肺病及呼吸系统疑难病的诊治。

  • 赖维主任医师广州诺亚智慧门诊部

    擅长领域:擅长各种疑难复杂皮肤病,尤其是面部损容性皮肤病(痤疮、玫瑰痤疮、白癜风、黄褐斑等)、化妆品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处理,以及化妆品人体安全性和功效评价。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