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地防疫方针纷纷减码,不少人都在议论新冠病毒是不是被列入二类传染病?据悉,根据《流行症防治法》的相关规定,新冠病毒肺炎纳入法定流行症乙类管理,采取甲类流行症的预防、控制办法。那么新冠肺炎二类传染病怎么回事?一起来了解下吧。
新冠肺炎二类传染病怎么回事
新冠肺炎“乙类甲管”,意味着各地、各部门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能够依法采取发热病人筛查、确诊和疑似病例的隔离治疗、密切触摸者隔离医学观察,以及其他更加严厉的防控办法。
和鼠疫、霍乱两种甲类流行症比较,新冠肺炎没有到达相等的高致死率。腺鼠疫患者一般病死率为50%-60%,败血性鼠疫患者的病死率为60%-70%,肺鼠疫患者若不及时治疗,24小时内可引起严重呼吸衰竭,病死率高达100%,霍乱的病死率则达50%。
而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对新冠肺炎大数据显现,全球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从2020年06月的85%,现已降至2022年10月的0.35%。
我国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则从2020年02月的81%,降至 2022年10月的0.12%,得益于严格的防控办法,我国新冠肺炎的死亡率根本等于流感。
因此,从致病力来看,将新冠肺炎归为乙类流行症是科学精准的。但结合实际情况,新冠肺炎能够经过气溶胶传达,近距离说话都有或许感染,传染性过强,又无特效药、危害较大,故依照甲类防控办法,保证其在可控范围内,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婴幼儿不被转为重症。
新式冠状病毒肺炎归于乙类流行症,依照甲类流行症管理。新冠病毒肺炎的潜伏期是1-14天,常见的是3-7天,发病高峰期是四天左右。新冠病毒肺炎的传染性很强,主要的传染途径有以下两种:
一、人与人之间的呼吸道飞沫,病原体由病毒携带者或患者经过咳嗽、喷嚏、说话时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传入易感人群的黏膜外表,然后感染新冠病毒。
二、触摸传达,也就是健康人群触摸了有病毒携带者,或有患者分泌物的物品以后,再经过触摸口、鼻、眼等皮肤黏膜,然后导致感染新冠病毒。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