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一点小事就急火攻心 8成人经常着急焦虑烦躁

2010-08-20 10:25: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你是否每天重复着这样的动作:起床胡乱刷个牙抹把脸,拎包牛奶就出门;开车上班,一路骂骂咧咧、跌跌撞撞到公司;工作时一堆事情乱如麻,没有任何头绪;吃饭时,三口并两口,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手机或邮箱是否有收到新信息

  你是否每天重复着这样的动作:起床胡乱刷个牙抹把脸,拎包牛奶就出门;开车上班,一路骂骂咧咧、跌跌撞撞到公司;工作时一堆事情乱如麻,没有任何头绪;吃饭时,三口并两口,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手机或邮箱是否有收到新信息;就连晚上睡觉,还要梦到工作没做好,挨BOSS批……这日子过得,就好像时刻站在一个调到最高速的跑步机上,不仅停不下来,还得一直快速奔跑——急啊!

  不管你承不承认,如今有8成人正长期处于这种急吼吼的状态中。这是本周我们联合搜狐女人社区展开调查后获得的结果。然而,深究下去,记者发现,大部分人的“急”并非不得已,而是自找的。“着急”变成了“找急”,现代人又多了一把自我束缚的枷锁。

  一点小事就急火攻心

  8成人经常焦虑烦躁

  “今天早上又是踩着点打卡进的办公室,差点就迟到了。”每天早上9点上班的小白领罗美经常“差点迟到”,紧接着她就开始抱怨路上有多堵,堵得她恨不得跳下车跑步上班。一位同事说了句:“那你以后提早个十几二十分钟出门不就得了?”此言一出,罗美立刻陷入沉思中。

  “的确,要提前出门不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以前工作的公司是8点半上班的,我也没有迟到过。而换成现在的9点上班,我的状态却一点没变,永远都是那么地‘准时’。”罗美自我分析着,“如果提前20分钟起床,一切都可以变得很坦。”

  然而,对于已经习惯“急”的罗美来说,早起床20分钟谈何容易?与其每天早上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她宁可在路上多跑几步。这样看来,罗美的“急”完全是自找的。

  在我们的调查中,79.48%的人觉得自己经常处于着急、焦虑、烦躁的状态中。而说起着急的原因,4.16%的人说是人际关系上的叵测,24.42%的人认为是生活上的烦琐,29.09%的人觉得是工作上的不顺利,而剩下的42.34%的人则表示,任何一点不顺心都会让自己急火攻心。

  急只会让事情更糟糕

  但多数人无法避免“找急”

  既然那么多人都“喜欢”急,是不是因为着急对事情的进展有很大帮助呢?答案是否定的。40.26%的人表示,急只会让事情更糟糕,因为着急的状态让自己无法安心工作;39.22%的人觉得着急对事情的进展没有任何帮助,急与不急结果都一样;还有20.52%的人倒认为不急更加办不好事。也就是说有8成的人觉得,着急的状态对你所着急的这件事没有任何好处。

  “我曾经是个经常急的人,但当我意识到急只会搞乱自己的心态和情绪,而对事情没有任何帮助时,我就开始学着不急。”Sophie在下定这个决心后,就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比如开车时前面的车子半天不动,以前我会拼命按喇叭,现在我会劝自己说,按喇叭有什么用呢?还是得等它动了我才能动,除非我的车子长翅膀从它头上飞过去,不然还是听听音乐,耐心等着吧。又比如出去吃饭半天没上菜,以前我会一遍遍地催服务员,其实催了也没用,总会上的,也就相差了几分钟。既然不能把点了的菜退掉,那就先喝喝茶等着吧。”

  其实,Sophie遇到的这些情况很多人都遇到过,而且不止一次。一部分人能像Sophie一样想,那就能渐渐远离“找急”的怪圈,另一部分人则继续沦陷。你觉得现代人能避免“找急”吗?25.97%的人认为可以,36.62%的人认为不能。还有37.4%的人则认为要看个性,天生淡定的人或许能够避免,其他人就难说了。看来,大部分人对避免“找急”持悲观态度。

  淡定、理性、拒绝拖拉

  或许能缓解“急”的症状

  到底如何才能避免“找急”呢?调查中,68.05%的人觉得要有乐观淡定的态度,理性是最重要的;20.52%的人则觉得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要有规律,不要拖拉;还有11.43%的人建议可以经常散心、练YOGA,放松心情。让自己慢下来,生活才能慢下来。

  记者倒觉得,再谈什么人生态度,未免显得过于空泛。虽然大部分人觉得淡定和理性是避免“找急”的法宝,但性格毕竟多半是天生的,对于旁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从很多“急”的原因来看,总抱着“不见棺材不掉泪”、“船到桥头自然直”等心态,做事爱拖拉磨蹭到最后一刻,才是“急”的真正根源。就那罗美的情况来说,赖床是她拖拉的源头。今天是周五,也许此刻你手头正有干不完的活,而你却万分抵触,连碰都不想碰。那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从周一就开始列好计划表,有条不紊地各个击破,也许现在你就可以坐在那里轻松地享受香醇的咖啡,以及即将到来的周末了。

  还有专家认为,人们太着急是因为现代生活让大家都处于攀比之中。比如许多孩子要读很多兴趣班,很多时候与家长“找急”有关:班上许多小朋友都在读奥数、英语、画画……我孩子不读就可能落后。虽然“学会对比,不必攀比”药方很简单,但做起来的确很难。

(责任编辑:徐琼星)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