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洗手可以降低新型冠状病毒在内的病菌的传播,关于洗手,有些人认为,从幼儿园就开始学的生活习惯了,有什么好学的?
你真的会洗手吗?小九总结了洗手中常常犯的6个错误,看看你是不是中招了呢!
错误一:湿巾取代洗手
湿巾的功效越来越多,不仅可以清洁,还可以抗菌抑菌,因为携带方便,很多人随身带着湿巾,需要擦手也用湿巾代替。实际上,最好的清洁是用流动水使用七步洗手法清洁双手,湿巾重在方便,而不能取代流动水。
错误二:水盆里洗手
接一盆水,关掉水龙头,认真洗手,这种方法省水,但实际上反复清洗中,水已经不再干净,用盆水洗手变成了污染双手。再次强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流动的水清洗双手。
误区三:洗手时间不用那么长
拿完东西打开水龙头冲洗几秒钟,上完厕所在水龙头冲洗几秒钟……生活中,你可能也是如此简单的洗洗手,但这样洗手并不能有效清洁双手,更不要提清除皮肤表面的病菌。正确的洗手方法是七步洗手法,从手心到手指再到手腕,都要清洗到,而时间至少在20秒以上。
误区四:洗手后擦毛巾
洗手后双手沾满水滴,用毛巾擦擦是很多人的习惯,但要提醒大家的是,毛巾带有大量细菌,反而污染刚洗干净的手。建议大家在洗手后用一次性纸巾擦拭双手。
误区五:洗手液越多越好
疫情严重,病毒可怕,有人觉得洗手液放多点,消毒得更彻底。这其实又是一个误区。大量的洗手液会破坏皮肤屏障,反而不利于抵抗病毒,所以每次洗手适度取一定的洗手液就可以啦!
误区六:洗手液加水,使用更久
洗手液快没了,几乎按压不出来了,有持家的人想到在里面加水的方法。小心!加进去的水并不是无菌的,在几乎封闭的洗手液瓶子内反而会滋生细菌,最终你挤出来的液体反而带着病菌。
以上洗手的六个误区,你是不是也中招了呢?赶紧转发给身边人,让我们一起正确洗手,科学预防病毒!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