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双相障碍可治可控 专家教你自我诊断方式

2015-04-02 16:06:14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双相障碍是一个持续终生的疾病,一旦患了这个疾病,完全痊愈比较困难,但整体是可治、可控的,目前已经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帮助患者恢复到健康状态。

  3月30日是世界双相障碍日,今年在中国的主题是“很高兴走近你”。与世界自闭症日、国际糖尿病日等健康日相比,人们对“双相障碍日”及双相障碍这种疾病的了解并不多。在3月29日召开的“很高兴走近你”世界双相障碍日媒体发布会,多位专家共同拨开围绕在双相障碍上的迷雾。

  双相障碍位列精神疾病TOP3 不易识别

  说起精神疾病,人们首先想起的通常是分裂症、抑郁症等,对双相障碍知之甚少。

  “双相障碍这个疾病是精神障碍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疾病,如果说我们弄个排行榜的话,它一定是可以进前三位的。” 深圳精神卫生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副会长、双相及相关障碍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刘铁榜教授如是说。

刘铁榜教授发言_副本

(图为双相及相关障碍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刘铁榜教授)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重性精神类疾病,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15-19岁最为高发,患者自杀的风险是普通人的10倍,梵高、马克吐温、普希金和英国首相丘吉尔都患有该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双相障碍的发病率约为1——2%,最高可达5%,但这类患者从首次发病到获得治疗的平均时间约为10年。

  患有双相障碍的名人创造出了流芳百世的作品,似乎为这种疾病增添了一丝丝魅力,但我们同样不能忘记的是,梵高、海明威等患者最终都选择自杀。刘铁榜教授表示,双相障碍对患者本人、社会以及家庭的破坏性也是非常大的。

  来自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的陈俊坦言,双相障碍在中国,不管是临床还是科研也好,都是刚刚起步,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尤其是在公共健康这块,对于老百姓来说,对这个疾病还不了解,需要去推广。

  因为认知低,这种疾病似乎远离人群。事实并非如此。北京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党委书记王向群教授表示,在我们的社会当中,在我们的人群当中,患病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要多。

  一份国际研究资料显示,美国双相障碍患病率达到4%,比平均水平高一倍,而深圳是全国最高的,是1.5%。刘铁榜指出,双相障碍离我们很近,“分裂症我们在稍微接触后,我们就能够了解,这个人不太正常,可双相障碍悄悄地生活在我们的周围,我们有时候不大容易识别它”。这种“近”就像我们在国外不大容易分辨出日本人、中国人、韩国人一样。

  双相障碍易被误诊 整体可治可控

  谈及双相障碍的治疗,刘铁榜教授表示,这是一个持续终生的疾病,一旦患了这个疾病,完全痊愈比较困难,但整体是可治、可控的,目前已经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帮助患者恢复到健康状态。

媒体问答_副本

(图为发布会上嘉宾回答现场提问)

  但值得注意的是,治疗所有方法,但在诊治过程中,双相障碍面前有不少难题。比如,因为双相障碍患者更多的表现是抑郁,所以这类病人被误诊为抑郁症的几率非常高。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的一些资料显示,双相障碍误诊为抑郁症的有60%。

  “误诊为抑郁症就是只看到他情绪低落的一面,没有看到他情绪高涨的一面,所以认为他就是抑郁症。”刘铁榜教授表示,一旦误诊为抑郁症,给予患者抗抑郁治疗,将会导致疾病复杂化。

  第二版双相障碍防治指南将在今年年内发行,其中包括对临床医生指导双相障碍患者用药的指导。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汪作为博士表示,双相障碍患者何时用抗抑郁剂治疗,何时用心境稳定剂治疗并不是一个普通人能够掌握的,最终要交给专业医生来决策。

  另外,由于15-19岁是该疾病的高发期,但另一方面这个年龄段也是青春期的孩子折腾、动荡的时候。那么,某个孩子到底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现还是异常的病态呢?刘铁榜教授表示,这是容易发生误诊的地方之一。他建议,当家长觉得孩子处于很动荡不安的时候,应及早的咨询专家。

  此外,专家还提醒,公众应学会辨别正常的烦恼与双相障碍之间的区别。刘铁榜表示,正常的烦恼一般发生在一些处理不了的事情之后,如果某个人对某件事情的反应过于大,或者再事情解决后,情绪依然很重,就可能是一种病态。

  “该忧伤的时候忧伤,该兴奋的兴奋,他不是这样的,那我们就要考虑到他是不是一种异常。”刘铁榜表示,这是一种自我诊断的方式,帮助人们及时到医生那边去,最终双相障碍可以像乳腺癌一样,群防群治,误诊、漏诊数字随之减少。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王向群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精神科

王向群 男 籍贯:黑龙江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副所长、医疗副院长 精神科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主要社会兼职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 常委、秘书长 北京医学会精神科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副理事长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身医学专委会 主任委员 北京健康促进会 执行副会长 劳动部心理咨询师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华精神科杂志》 常务编委 《中华医学杂志》 编委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副主编 《精神医学杂志》 编委 《疑难病杂志》 编委 1983年至今一直从事精神卫生工作。在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的诊断及治疗;儿童心理行为障碍的诊断及治疗;心理生理障碍的诊断及治疗;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诊断及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曾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临床医生”。被国家卫生部保健局聘为保健会诊专家。是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印刷学院等院校特聘心理卫生专家。 在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 主要著作: 《焦虑不安与自我调节》、《心理障碍预防及治疗》、《神经衰弱100问》、《现代性医学》、《神经精神药理学》等。 主持研究课题与经费: 1.抑郁障碍的综合干预(2001-2003),北京市科委课题经费23万元。 2.精神分裂症非药物治疗新技术的研究(2006-2009),北京市科委课题经费80万元。 获奖情况: 2005年2月“突发事件对医护人员、患者、民众心理状态的影响及对策的研究”北京市科学技术贰等奖。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李乐怡主治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擅长领域: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常见病

  • 周南南副主任医师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 幸宇坚主任中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擅长领域:开设中医肾病专科 ,主要使用中医辩证施治方法治疗各类泌尿系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结石、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疾患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外,并擅长治疗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慢支炎、胃脘痛,抑郁证等内科疾病。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