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奥运会即将落下帷幕,但开幕式上千名医务工作者摆出巨大的“NHS”三个字母,对于正处在医改中的中国人来说,余味未尽。有的人好奇NHS是什么,有的人则羡慕NHS能做什么,而更多的人则是在议论——我们能学习NHS什么……
NHS是指英国国家医疗服务(National Health Service)体系,简单来说,就是政府通过财政预算作为资金,主要依靠公立医院面向全民普遍提供免费服务,服务的配给根据医学需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之后确定优先顺序的医疗保障制度。
讨论医疗体制孰优孰劣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但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全民免费医疗保障制度,作为英国人所认为的最好、最值得炫耀的事物出现在如此奥运会开幕式这一特殊时刻,英国人对NHS的自豪程度可见一斑。
咱们老百姓看病能不能不花钱?
让英国人如此骄傲的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必然有其可取之处。建立于1948年的NHS为体系中的英国公民,包括英国合法居住(拥有永久居留权或持有半年以上签证的外国留学生)的外国人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免费”是NHS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最值得骄傲的一点,不管你有钱没钱,不管你处于什么社会阶层,也不管你是在业还是失业,都能享受无差别免费医疗服务。目前不少国家采用这种医疗保障模式,如原英联邦国家、北欧国家以及巴西、印度、埃及等主要发展中国家,还有我国的香港地区。
说到“免费医疗”,很多反对派学者认为,这样的医疗服务体系带来的支出将会是国家财政的“无底洞”。那么事实是什么呢?
以经合组织(OECD)提供的数据为例,商业保险比重较大的美国和瑞士,医疗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分别为15.7%和10.8%;德国和法国是以社会医疗保险筹资为主的国家,分别占GDP的10.4%和11.0%,而主要通过税收筹资的英国和瑞典,医疗总费用占GDP的8.4%和8.6%。
2011年中央公共财政支出,中央本级主要支出项目中,医疗卫生支出为71.32亿元,甚至低于93.64亿的三公消费22.32亿元。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发布的统计数据,201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71564亿元。而财政部发布的《2011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决算表》显示,2011年全国医疗卫生支出为6429亿元。如此算来,中国的公共医疗卫生支出仅为当年度GDP的1.36%,不及二战前英国的水平。
在中国,为了改变 “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政府一直在酝酿大规模的医改,并终于在2009年发布了中国新医改方案。根据卫生部公布的数字,新医改实施三年来,全国财政医疗卫生累计支出的金额为15166亿元,支出确实增加了,比重确实有所提高,然而老百姓是否感觉看病容易了、便宜了呢?
就在前不久,一个男人刻假章骗取医疗费救妻的事件被各大媒体报道,并引起热议。妻子杜金领2007年被查出患有尿毒症,需定期透析延续生命。由于“不是北京户口,不能享受北京市民医保待遇”,昂贵的费用成为这个家庭不能承受之重。走投无路的丈夫廖丹刻假章骗取医疗费17万,为妻子透析续命。四年后东窗事发,廖丹受审时说,做这一切只为不让她先死。其实,廖丹溃烂的脚也表明,他自己的糖尿病已经不是可以忽视的程度。
刻假章骗取医疗服务是违法行为,绝对不可提倡,即便是为救人命,也不可成为被赞同的理由,可是但凡有路可走,谁会愿意担惊受怕做违法的事。如果医保之惠能够降临到他们身上,他肯定不会采取这样的做法;哪怕只是医疗费用能够不那么昂贵,他兴许也能看到一点点通过勤苦劳动换来正当医疗机会的希望。可是都没有,但他们真的不应理所当然成为“被医保遗忘的角落”。
目前一些城市号称的实现“全民医疗”,只是实现了当地居民社保全覆盖及提高报销比例而己,医保覆盖面虽高,但水平却不高,“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仍将继续存在,患者的医药费用大多还是需要自掏腰包。
究其本质,目前所谓的“全民医疗”与英国、瑞典等国家所实行的“从摇篮到坟墓”式的“一条龙”免费路径还相差甚远,绝非全民免费医疗。免费到底有多远?至少从目前看来,花钱看病都买不到满意的服务,医患矛盾也日益尖锐,可见免费医疗对于眼下的中国来说,仍是遥不可及。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