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点一:官方结论草率,急于息事宁人
联合调查组在他们的初步结论上这样描述:基本排除与乙肝疫苗有关。他们做出初步结论的依据有两个:其一,调查组认为,乙肝疫苗的来源是省卫生部门通过正规渠道订货获得的,这批乙肝疫苗有卫生部签发的合格证。此外,调查组称,他们认为疫苗流通环节符合冷链标准要求,接种过程规范。[详细]
疑点二:又拿“心因性反应”做挡箭牌,但这次“文过饰非”了
毫无悬念,这次有关部门的诊断结论又是“心因性反应”,通俗的说是学生心理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记者用常识追问:难道你看到别人呕吐,你也会在自己的心理暗示下把吃下去的东西吐出来?更何况呕吐的学生不止几个?此时官方沉默了。常识解释不通,科学解释也有疑点,北京大学免疫学系王月丹表示:“心因性反应”是推卸责任的最佳选择,不过这次“文过饰非”了...[详细]
两名出院的女孩病情又有反复
疑点三:学生回家后病情反复,实际上是被“劝说”回家的
“康复”回家后的学生病情反复,有学生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症状,又再次到医院打点滴。据学生黄晓佳的哥哥黄晓东介绍,昨天中午时,医院还有几十名学生在打点滴,后来医生“劝说”学生家长,学生已经没有什么大问题,可以回家休息。结果在下午4时20分前,在医院打点滴的学生陆续“被回家”了。[详细]
疑点四:疫苗到底哪个环节出问题,有关部门沉默
这批疫苗批号是20091059-5,有效期是至2012年9月1日,生产厂家为深圳康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规格0.5毫升。记者多次拨打该企业总机,一直处于被叫忙音状态。为了错开注射甲流疫苗的时间,这批本应该放在揭阳市疾控中心的乙肝疫苗,却提前被申领出来,而不得不放在惠来县疾控中心。对于疫苗的运输保存有严格的记录,调查组是否有查阅相关的记录、记录是否正常、能否公布相关的调查时,得到的是沉默。
[详细1][2]
到底是不是学生的心理作用呢
心因性反应:即群发性癔病,为预防接种后多人同时或先后发生的,多数表现相同或相似的癔病。临床类型呈多样化,发病者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可以同时出现多个系统的症状,但体检无阳性体征。具有以下特点:●急性群体发病:有明显的精神诱发,多数起病急骤,可有发作性和持续性两种临床经过。●暗示性强:在他人的语言,动作和表情的启发下,或看到某种事物“触景生情”,并可相互影响,诱发症状。●发作短暂:绝大多数病人症状持续时间较短。一般运动障碍5~20分钟,精神、感觉障碍10~30分钟。植物神经系统紊乱可达1小时或更长。●反复发作:患者症状可反复发作,表现可以完全一样,发作次数2~10次不等,少数发作次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