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易性癖患者正逐年增多,而且现在来医院就诊的很多患者还只是初中或高中的学生,低龄化趋势愈加明显。
近日,哈市第一专科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收治了一名26岁刚刚大学毕业的小伙子张某。张某告诉医生,他认为自己一直就是个女人,不能忍受别人把他当男人一样看待。
张某说,他从十五六岁开始有这种想法的,这么多年来自己一直强忍着这种感觉,按照男人的方式去工作和生活,毕业后也交了一个漂亮的女朋友。“但我对她没有任何感觉,相反我有时看到帅气的男生反而会怦然心动。我很想成为一个女生。”经过检查,医生诊断张某患的正是易性癖,目前张某正在医院接受心理治疗。
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院长、哈市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张聪沛指出,易性癖的形成与人的生长环境有极大关系。一些人在小时候玩的“过家家”游戏,经常会依照自己的喜好扮演“爸爸”或“妈妈”。长此以往,孩子极易出现性别认知混乱。通常在孩子5岁左右就会形成人格特征,三四岁是孩子树立性别概念的最关键时期。
张聪沛称,“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中,除了生理学的教育,从社会化角度方面还应加强性别认知的教育,而目前国内恰好忽视了这一点。”他举例称,“超女”的火热流行,恰恰反映了中国女孩双性化的倾向,但这是女孩走向独立的一种正常反应,是以前中国社会女性所没有遇到的问题。“6岁到15岁之间是青少年最容易发生性别认知混淆的时期,重男轻女、家庭条件优越等原因,都容易导致孩子在这一时期发生性别认知模糊的现象。此时家长应该及时进行正确引导,否则便很容易出现易性癖的心理问题。”
(责任编辑:吴佳子)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儿童哮喘、儿童慢性咳嗽、小儿间质性肺病及呼吸系统疑难病的诊治。
擅长领域:在吉林三甲医院从事中医、针灸理疗工作二十余年。曾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曾受俄罗斯政府邀请从事中医、针灸等中医诊疗工作。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并亲自带教多名中医进修学生。擅长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各种关节肌肉疼痛,中风偏瘫、痿症、哮喘、癫痫、呃逆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肌肉等疾患的诊疗。
擅长领域:呼吸疾病、小儿顽咳、哮喘,经产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胆病等。自拟双石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小金丹治疗慢性肝炎血瘀证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