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退烧药尼美舒利可能会导致肝损害的报道不绝于耳,但是这个药品到底撤不撤市一直未有一个官方说法。昨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独家给本报记者发来传真,表示从目前的不良反应监测来看,未出现异常情况,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正在组织专家对其安全性做进一步论证。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表示,9年期间全省共监测到133例不良反应,但没有儿童肝功能损害病例。
“数千例不良反应事件,数起死亡事件”,这一很不确切却令人担忧的传闻,将一种化学名为“尼美舒利”的儿童退热药推上药品安全性疑虑的风口浪尖。昨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办向媒体表示:目前尼美舒利仍是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允许用于儿童的退热药。对尼美舒利的安全性监测显示,该药使用的收益是大于风险的。一边是媒体释放这一药品不良反应的信息,一边是官方与之相反的回应,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尼美舒利遭此厄运?
尼美舒利事件是恶意竞争的一次“发烧”。目前,上市公司康芝药业是尼美舒利最大的生产企业,其“瑞芝清”牌尼美舒利占公司年销售的比例高达8成左右。据了解,这一事件其实是竞争对手在捣鬼,而某全球制药巨头就是主角。该制药巨头生产的退烧药也是中国妈妈们比较常用的儿童退烧药,而康芝药业的“瑞芝清”可以说是它在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康芝药业已经向海南省工商局发了该公司涉嫌不正当竞争的投诉信,虽未得到对方的具体回应,但相信此事进入法律维权程序,会有一个让关注者满意的结果。
近年来,恶意商业竞争事件不断,从封杀“王老吉”到搞臭“康师傅”,从承诺杀毒软件永久免费的奇虎360公司遭“群殴”,到蒙牛雇佣网络公司通过论坛发帖、冒充消费者回帖以及撰写博客等方式,诋毁同行伊利同类型产品声誉,再到“尼美舒利事件”,都是商家不顾消费者利益、只盯着市场蛋糕和利润最大化而下的蛋。与商家雇佣“网络水军”来炒作自我,诋毁竞争对手所不同的是,这个制药巨头给各大医院的医生发出以儿童用药安全为名义的警示短信,称尼美舒利涉嫌不安全,通过媒体对“尼美舒利颗粒”进行无端诋毁。而且它的官网上也有明显禁用尼美舒利的标识。虽然现已撤掉了标识,但对康芝药业的影响非常深远。尽管康芝药业紧急停牌并发公告澄清,作为企业生命线的“瑞芝清”销售还是受到了影响,而康芝药业的股票价格也一跌再跌。由此可见,药企的恶意竞争,无论对于求医问药的患者、被捏造事实、恶意攻击的竞争对手,还是药品市场的健康有序运营,都会带来不可低估的负面效应。
尼美舒利始终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密切监测之下,其安全性问题将进一步论证。然而,尼美舒利事件警示,如何遏制药品行业恶意竞争,各路监管部门需认真审视与反思,拿出应对之策。就当下而言,需“三味药方”:第一是职能部门应积极作为。药监部门走到药品检测和安全信息发布的前台,做足药品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督和临床应用领域不应反应即时监测的功课,不给恶意竞争通过各种平台发布虚假信息留下可乘之机。工商部门在依据“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对采取不正当手段、诋毁对手等恶意竞争行为应加大处罚力度,使之付出巨大成本。在尼美舒利事件中,就是要将“某全球制药巨头”打出原形,通过处罚与曝光,让恶意竞争者付出惨重代价,震慑后来者。
第二是通过推进医改方案,加速实施“医药分离”的改革措施,让医院与医生远离药品促销环节,别“吃了人家的嘴软”,趟为药企代言的浑水。最后是媒体应以社会责任为先,报道涉及药品安全方面的信息应以官方权威发布为准,防止被人忽悠了,好心办了坏事。惟有此,才能为药品安全构建一道零容忍的“高压线”,让药品行业的恶意竞争“退烧”,回归常态。
更多39关于“尼美舒利”的独家报道:
“尼美舒利”事件新闻调查:
39网友求真相:
专家支招:
(责任编辑:宋雪)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
擅长领域:开设中医肾病专科 ,主要使用中医辩证施治方法治疗各类泌尿系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结石、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疾患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外,并擅长治疗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慢支炎、胃脘痛,抑郁证等内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