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各大媒体纷纷推出了《“夺命退烧药”已致数名儿童死亡》、《“尼美舒利”厂商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告强生》等关于儿童退烧药“尼美舒利”的报道。一名网友在39健康网论坛发帖质疑“尼美舒利致死”事件,提出了自己的5大疑问。网友声称发帖质疑是因为“担心自己给孩子用过该药会给孩子留下伤害”。
网友质疑“尼美舒利致死”事件 提5大疑点
我家孩子每次发烧都用尼美舒利,现在后怕死了,不知道影响到她的发育没有?要是这种物质会损害孩子健康,但为什么药品被广泛使用、国家也没有不良反应警告呢?在担心害怕的同时,我觉得这件事情背后疑点重重——
“尼美舒利致死”事件疑点一:媒体为何热衷“炒冷饭”?
各大媒体报道时无一例外援引2010年11月26日央视《新闻直播间》“关于尼美舒利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的预警”的消息,可为什么时隔3个月才来跟进这条“旧闻”呢?
“尼美舒利致死”事件疑点二:找不到受害者和爆料人的资料
百度完“尼美舒利”前5页,居然找不到“尼美舒利”伤害的具体案例报道,也看不到原始报道文章,不知是不是被媒体们海量的跟进文章给淹没了,给人的感觉是媒体颇有点人云亦云的味道。
“尼美舒利致死”事件疑点三:专家意见互相“打架”
据媒体报道,上海儿童医院医务科科长方明俊说尼美舒利颗粒是临床常用儿童解热镇痛药,医院从未停止使用,“近年来上海从未收到过像国际上发生的严重的神经系统和肝损害病例”。然而,和尼美舒利同类型的泰诺林等药物也有疲疹等不良反应报告。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专家孙忠实教授认为,任何药品都有不良反应风险,“尼美舒利”与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同类药物相比,解热镇痛作用起效更快,不良反应也相当。有说法说“尼美舒利”会导致肝中毒,但其实际发生率为百万分之一,与其他同类解热镇痛相当。“这属于国际公认的安全用药范围。”
既然也有权威专家认为没有理由对“尼美舒利”抱有特别的担忧,为什么媒体众口一词听信了“有害”说而非中立?
“尼美舒利致死”事件疑点四:不良反应由媒体披露而国家相关部门无动于衷?
上海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技术总监杜文民表示:“世界各国对药品使用的规定不尽相同,我国药监部门从未发布过尼美舒利的相关警示通知。”
佛山市药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暂未收到对尼美舒利下架的通知,截至17日,未收到该药品使用不良反应报告。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7日称,9年多来,全省疑似与尼美舒利有关的不良反应共133例,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和胃肠道反应,暂未见儿童肝功能损害病例。
既然相关部门未见“尼美舒利儿童肝功能损害”,那么媒体肯定的结论从何而来?
“尼美舒利致死”事件疑点五:传言“尼美舒利门”源于药企恶性竞争
央视对“尼美舒利”的报道已过去3个月了,此时正是儿童退烧药领域竞争渐入白炽化的阶段,康芝药业因主导产品瑞芝清含此成分而陷紧急停牌中。
康芝药业董事长洪江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事件由2010年儿童安全用药国际论坛引发,该论坛是由某著名国际儿童药生产厂商所赞助的,论坛之后,该厂商给各大医院医生发出了以儿童用药安全为名义的警示短信,称“尼美舒利”的成分涉嫌不安全。随后,强生的官网明显出现禁用“尼美舒利”的标识的图片。
据了解,在儿童退烧药领域,“尼美舒利”产品的最大竞争对手是强生旗下的泰诺林、美林。媒体爆出的最新的消息:康芝药业以“不正当竞争”为由状告强生,传白云山等7家药企也要联名起诉强生——“炒冷饭”的背后极可能是药企之间的恶性竞争结果。
热点专题:
更多39关于“尼美舒利”的独家报道:
“尼美舒利”事件新闻调查:
39网友求真相:
专家支招:
39药品评测:
(责任编辑:姚青)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擅长领域:专长糖尿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及内分泌相关疾病的中医调治,对眩晕、头痛、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腰痛、关节痛、月经病、皮炎湿疹等常见病均有一定诊治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