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疫情过后,消费医疗将迎来理性的回归

2020-03-06 10:25:13健康界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疫情在给生活和社会带来影响的同时,也给医疗健康产业带来一些机遇和挑战。短期内,疫情拉动了防护用品和器械、创新医药、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但在消费医疗领域,为了控制疫情蔓延几乎全部停业,行业影响巨大。

  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疫情在给生活和社会带来影响的同时,也给医疗健康产业带来一些机遇和挑战。短期内,疫情拉动了防护用品和器械、创新医药、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但在消费医疗领域,为了控制疫情蔓延几乎全部停业,行业影响巨大。

  消费医疗是在基础医疗服务之外,深度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提供更加精准化、差异化或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包括医美、口腔、眼科、体检、产科、儿科、心身医学、运动康复和治未病等专科和领域。

  美和健康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健康中国”战略和健康中国行动等政策的引导之外,大众对健康产品的需求将给消费医疗带来黄金期。消费医疗项目多数为非医保项目,较少受到医保份额的限制,一直是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特别是强势增长的医美行业。

  消费医疗以私立为主、公立为辅,多是社会资本办医的营利性、小而精或有一定规模的连锁机构。近年来医疗服务投资多集中社会资本办消费医疗机构,公立医院提供的消费医疗项目仅仅局限在特需门诊或国际医学部,有少数公立医院提供牙科、眼科相配和制剂等服务。

  在消费升级、政策放开和资本助推的共同作用下,消费医疗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在线平台和互联网医疗的助力,消费医疗呈现指数级增长。2019年天猫双11健康商品和医疗服务的在线销售额较之以往不断攀高,特别是健康服务类项目的火爆,消费医疗同步增长839%。

  受到这次疫情的冲击,整形、口腔、眼科等消费医疗机构,落实政府的疫情防控均关门歇业,经营压力较大。从2003年非典的经验来看,对消费医疗的影响还会持续几个月时间,很多机构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在没有经营和现金流的情况下,还要支付一定的房租、人工成本等开支,不少机构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

  疫情的影响是短期的、暂时的,疫情过后加大消费领域的支持扶持力度。消费医疗领域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长,仍将会迎来理性回归。

  一是从医疗健康需求看,慢病管理、健康管理和老龄化是医疗健康的客观需求,不会因为一时的疫情发生根本改变,口腔、体检、新康复、新中医等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需求市场。另一方面,80后、90后成为消费的主力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消费项目成为常规消费模式,医美、减肥、营养、医疗旅行、运动医学等在新消费主体的占有比还会逐步增加。特别是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基因检测、干细胞、生物技术等科技以及商业保险的发展,科技创新与医疗消费融合发展是重要的方向。

  二是从消费升级看,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加快转型升级,逐步由温饱型向品质型和发展型转变,相伴而生的是医疗保健消费的格局和内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科技、消费、医药”向来是支撑与拉动国民经济前行的重要力量,随着疫情之后各类产业和金融的支持政策,消费会陆续复苏,消费医疗也会有一个报复性增长。

  长期来看,消费医疗会有所放缓、理性回归,但总体上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消费医疗的模式会做一些调整,更贴近于人们的现实需求,贴近于社区和居家医疗,融合线上线下相结合运营方式,会采取多种营销手段增加获客渠道。从投资上看,消费医疗仍是医疗服务投资的重点,疫情之后也是医疗投资较快恢复的领域。

  一是消费医疗存在价值洼地的投资机会

  消费医疗在这一轮春节旺季的缺失,影响也比较大,但这个影响实际上是一种延后的效应,但延迟不代表缺失,现实的消费医疗需求还是客观存在。疫情之下消费医疗受到了负面的影响较重,一些机构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但反过来看,消费医疗行业整体也到了底部,对投资而言是布局估值洼地的机会。此外,随着线上消费的爆发,消费医疗与新消费的融合,也给线上线下的消费医疗项目提供了一个发展空间。

  二是消费医疗仍是医疗投资的活跃领域

  疫情过后的今后一段时期,政府必将在补短板、强弱项上下真功夫,解决公共卫生领域、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公立医院改革等方面突出问题,创新医药、医药器械、互联网医疗、居家医疗等领域会迎来一些机遇。在医疗服务上,政府会大力发展公立医院,发挥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承担基本医疗。因此,从医疗服务投资上,各类资本投资综合医院不是方向,投资综合医院投资回报周期长、回报率低。医疗服务的投资应当与政府办医疗机构形成差异化和互补,投资盈利能力较好的消费医疗领域,提供差异化和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三是关注以健康为中心的模式转变

  这次疫情,提升了人们对健康的认知,也影响着人们的医疗健康需求,这就迫使我们的医疗服务体系要相应调整,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立足于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管理,为服务对象提供全程、连续、协调的服务,构建起健康评估+早期识别+健康管理+规范诊疗/健康服务体/以人为本的一体化服务(PCIC),因此从投资方向上要高度关注健康领域的项目。

  四是看好诊所连锁和居家医疗领域

  这次疫情对互联网医疗的需求暴增,人们开始在线问诊和慢病复诊,实施药品线上下单线下配送。除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外,更大的需求是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为客户提供就近、就便的医疗服务。诊所无疑是最后的领域,贴近人们的生活区域,就近提供消费医疗项目,也可以提供居家医疗和家庭医生的上门服务,实现线上线下各类医疗资源的“无缝连接”。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