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观察 > 正文

新医改后药品零售业何去何从

2010-03-19

核心提示:医疗机构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售药,受冲击最大的无疑是零售药店。“新医改实际上是药改,尤其在短期内,社区会成为零售药店最具潜力的竞争对手。

  谢子龙说,从短期看,由于新医改的实施,药品零售行业会进入利空期,但从长远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最终的核心——“医药分离”呼声的日益高涨,将为药品零售业的发展提供市场空间和可能。“新医改还是充满更大的机遇,尤其对大的连锁药店来说是长期利好。”

  谢子龙认为,连锁药店要想做大做强,除了调整营销结构和模式外,更重要的是必须从健康服务、专业化等领域做好自己的品牌,形成自己的文化,让人一想到买药就想到某药店,一想到健康养生,还是会选择去药店的消费习惯。

  专家也因此指出,这就需要从健康服务入手,若能把健康服务业做成品牌,自然会增加消费者对健康保健养生用品的购买需求。消费习惯也会传承,这是一种潜在市场和文化氛围的培养。这方面药店可以与品牌健康类媒体合作,优化资源利用。

  从这个层面来看,很显然,这次医改给大的药店连锁机构带来了绝好的机遇。

  纵 深

  零售药店期待规范管理

  “是科学也是必须,零售药店应该尽快实现分级管理。”谢子龙在2010年全国两会上还向商务部建议,应加快制定药品零售行业管理规范,提高我国药品流通行业集中度。

  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的统计,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药品批发企业多达1.3万多家,全国零售连锁药房的门店数已经突破了36万家,但是,管理较薄弱、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企业数量过多、经营规模偏小、竞争能力不强,却是整个医药零售行业的普遍特征。

  依然是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的数据:2008年,我国药品销售额超过2亿元的药品零售企业只有26家,百强药品零售企业销售额占同期医药商业市场销售总额不足17%;而美国药店零售业排名第一的沃尔格林(Walgreen)连锁药店几乎占美国药店零售总额的24%;日本前三大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占日本市场份额的20%,前十大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占有市场份额的50%。

  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外资零售企业也在以不同方式进入我国医药零售领域。内忧外患似乎是同时逼近。

  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家乐福等企业也开始进军药店行业,有数据显示,沃尔玛近几年开始正式涉足药品零售,而2008年度药品销售额就为全美国药店的第四位,而且沃尔玛和家乐福目前在深圳已获得药品零售许可资质。

  显然,这些零售巨头在中国一旦加快进入药品零售领域的步伐,凭借其强大的营销网络,自然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这对正处于医改挤压期的国内零售药店行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此情况下,谢子龙认为,提高药品流通行业集中度已势在必行。他建议,商务部应制定“药品零售企业经营服务规范”,引导药品零售行业做大做强。通过提高药品零售准入门槛,以及充分的市场竞争,提高行业集中度。

  此外,我国现有的36万家药品零售企业在供药能力、质量保证能力、药学服务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但经营范围却相同。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必须规范经营标准。”谢子龙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依照S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现有政策,药店不允许经营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二类精神药品和医疗毒性药品也须经过药监局严格审核才能经营,但对于含麻醉药品的复方口服溶液、精神障碍治疗药品等严格管理的处方药、生物制品、注射剂药品等高风险品种,所有的药店都可以经营。

  在谢子龙看来,这样的经营现状,不仅会给群众用药带来不安全因素,也不利于规范药店的经营行为,无法促进药品零售行业规模化发展。

  因此,在提交给商务部的建议中,他提出,通过药店的分级管理,给予药店不同的经营范围,在人员条件、设施设备、管理水平、供药能力、药学服务、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等关键方面制定相关标准。

  “比如一级药品零售企业只能经营乙类非处方药,二级则可以扩大范围至处方药和中药饮片,三级则允许销售部分禁止类药品等。”谢子龙表示,在此基础上,药店分级管理升降级和退出的动态管理也可以水到渠成,与药监稽查相结合,根据许可条件变化,好的升、差的降、坏的直接就退出。

  事实上,2009年11月25日,商务部正式接手药品流通管理职能后,商务部主管内贸流通的增伟副部长就公开表示,促进药品流通企业兼并重组将成为商务部履新后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姜增伟同时透露,医药商业准入、5年发展纲要和行业标准等文件是商务部接管医药流通工作的首个职能计划,这些正加紧制订中的文件可能在两会后陆续对外公布。

(实习编辑:马丽诗)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热点资讯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0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