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观察 > 正文

新医改后药品零售业何去何从

2010-03-19

核心提示:医疗机构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售药,受冲击最大的无疑是零售药店。“新医改实际上是药改,尤其在短期内,社区会成为零售药店最具潜力的竞争对手。

  去年的全国两会,谢子龙提出的“8500亿元医改资金应着眼患者”的呼吁,以及“在医院之间、药企之间、保险执行机构之间建立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的建议,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而在新医改征求稿公布后,谢子龙就在各种场合重申零售药店的重要性:“要充分发挥社会零售药店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支持谢子龙的理由是,目前34.1万家社会零售药店遍及城乡、有273万员工为百姓提供了购药方便。“大病上医院,小病进药店”已成为社区百姓的普遍选择。零售药店的药品价格普遍比医院低20%~30%。同时,社会药店节省了财政资源,药店没有政府投资。

  “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形成药品价格和生产、配送服务。”谢子龙表示,应该让社会零售药店成为销售、调配的主渠道。

  不过,在谢子龙看来,新医改还只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当中的一部分。谢子龙在全国73个城市的调研中发现,医药零售企业普遍最为关注的是医药分开的具体实施问题以及公立医院改革。

  谢子龙认为,只有实施医药分业才能给医药零售业带来大的发展空间,实现国家支持和扶植一批规范的大型医药零售连锁企业的做大做强。

  对此,谢子龙除了一如既往地向全国两会建议用市场经济体制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外,更是提出医保的系列政策应该向连锁药店倾斜。

  这是谢子龙在全国73个城市的调研结果。“我们的医保政策更多的是在支持和扶植每一个地方的一些小的企业,并没有一些专门的政策向覆盖全国的跨区域的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倾斜。”

  谢子龙同时指出,目前国内医保定点药店并不是以满足老百姓的医保需求为要求,而是医疗保障部门理所当然地按照所谓的距离限制或者是说多少米以内只允许有一个医保定点药店,限制了市场的充分竞争,从而不能完全放开价格竞争,不利于药价的降低和普通参保对象的用药成本降低。

  实际上,作为全国跨区域的医药零售连锁企业,老百姓大药房在异地扩张中深切体会到了这种限制带来的扩张瓶颈。尽管老百姓大药房在所到的大部分区域都广受欢迎,可北京等市场的经营状况却略显惨淡,扩张速度更是一直难以提升。谢子龙就坦言:“让我感到水土不服的就是北京。”而北京门店的惨淡经营,就在于对药店开设的强制规定,以及医保定点药店资格的难以获得。而北京高昂的商业成本,也令长于资金优势并购扩大规模的老百姓大药房感叹“手长袖短”。

  探 究

  多元化整合机遇显现

  药品零售业对医改政策存在着高度的依赖性,国家政策可能左右着整个行业的发展走向。

  在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都曾经历因医保政策调整而影响药店行业的发展。美国为此加快了品牌连锁,日本走上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我国台湾则在1995年开始医改,在改变销售模式的同时,也呈现出并购重组的局面。

  那么,新医改下的中国医药零售业将走向何方?

  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虽然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是受政策性影响很大的特殊性行业,但是企业自身的主动突围仍将是导致未来整个医药零售业格局的重要因子。

  国药控股国大药房董事长卢军认为,从目前中国的国情看,多元化经营是零售药店发展的关键出路。卢军认为,药店发展应该围绕药品为主,做大健康的概念,药店经营的多元化应该向药品、药妆、健康用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等大健康方向入手,打出以专业健康养生、专业药事服务为主要特色的品牌药店。实际上,多元化经营也是当前医药零售行业的业内共识。

  谢子龙也在两会议案中建议商务部出台有关激励政策,引导零售药店发挥公共服务功能,制定激励机制,鼓励大型零售连锁企业创新经营,探索“专业药店”、“健康管理中心”的发展模式。“特别是一些大型零售连锁企业定期举办药师专业培训,长期深入周边社区,开展居民药学知识普及和健康咨询讲座。”

  同时,在谢子龙看来,新医改鼓励终端连锁化经营,就意味着整合的机遇,行业只有通过规模化的整合效应来赢得市场。

热点资讯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0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