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怎么才能提供廉价的医疗服务给病人呢?要认识到不是医院,而是政府。因为进医院的成本很高,药品、医疗器械、导管之类的卫生材料、设备价格是很高的,我们现在是按件、按服务计价,现在我们人员的工资方面仅仅是占医院收入的20 %,跟香港相比,刚好是倒挂,所以,我们要让医药分开,要让医院、医生与利益脱离,真正从医生的报酬里面体现医生的劳动价值。
改革需要大智慧
《新民周刊》:为什么我们这次的新医改方案要特别强调关于“公平”的问题?
廖新波:人类追求民主、自由和公平,健康权、生命权应该是大家平等享有的。我们的基本医疗卫生费是人均15元,公平程度是全世界倒数第四,在194个国家里,我们还是很靠后的,这是事实。
《新民周刊》:新医改方案首次提出了“确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你认为能够实现这个均等化吗?
廖新波:能够做到,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很多。以广东来讲,如何使韶关等一些贫困地区,包括粤西、粤东、粤北等地区,跟珠三角保持同一个水平?我认为,政府必须加大投入,制定政策、积极扶持,才能做到均等化。
广东要纠正地区的不平衡、医院等级之间的不平衡。在行业内,同样是三级医院,下面县市的三级跟省城广州的三级医院差距很大,现在有些下面的三级医院还不能做心脏导管手术,而广州二级医院就可以做了,这就是一种差距。
均等化还包括,干部看病报销80%,农民也要达到80%,就算不均等,也要合理,这项工作投入就很大了。
所以有人问,我们为什么不对公费医疗进行改革?我说,对公费医疗改革是必然的,但我觉得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应该使我们的医疗保障体系向最好方向靠拢,而不是最好的保障体系向最坏的方向看齐。假如说,我是公费医疗报销8 0%的,你是医保报销60%的,有些人说,你报销80%太高了,变成60%吧,这有可能吗?利益既得者不愿意这样做的。这就是向上看齐还是向下拉平的问题,我认为改革要向上看齐,当然是与经济发展同步。
我们新方案提出4个同步,这4个同步要做好,当然是向好的方向看齐,而不是越改越差。我们要共同努力、齐头并进,通过各种途径让我们的医疗向最好的方向去发展。改革需要大智慧。
《新民周刊》:既然你认为卫生部门不能解决新医改的所有问题,那么你理解的新医改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博弈是怎样的?
廖新波:公立医院改革,不是发改委一家所能决定,而是一个省的领导小组去决定,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是我们卫生部门制定、牵头的,他们来辅助,所以这既要分工,也要合作。各部门有权又有责,责、权相辅相成。
比如,新农合归哪里管?第一,到了地方,你就必须要管起来,而且要管得顺;第二,要考虑行政成本问题;第三,有专业对口问题。又比如,如果我们医疗卫生系统进行改革、成立一个医院管理局,这跟国企管理是不一样的,把医院管理局划到发改委去管是不行的,因为医疗队伍是一个非常专业化的队伍。
新方案里说了,“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这是非常重要的,是方案中最闪光的地方,我估计,这是经过多方激烈的争论才写进去的,在遣词用句方面很讲究,惜字如金!而公共产品需要公共财政拨款、全民享受,不能单纯通过医院自己创收、维持医院发展,而又不顾及群众看病问题,所以这只能按照陈竺部长说的,内部“管办分开”。
广东今后怎么走?我想,第一,离不开大方案的要求;第二,结合广东的实际情况,按照这个要求来做。
《新民周刊》:你个人对于新医改的预期是怎样的?
廖新波:我们的新医改是在月光中前行,现在是在月宫中行走,着不了地了,漂浮中,我们看到月宫里并不像我们人间所猜测的有吴刚、桂花酒、嫦娥,并不是那么美丽,而都是一些乱石滩。
《新民周刊》:3年的时间,我们要实现新方案中定下的目标,你感到有一些压力吗?
廖新波:我们会摸索出一些经验,但是不可能有实际性的改变,我们是去“探索”、去“引导”,还有“鼓励”,这都是我们方案里面最常用的词。
(实习编辑:余凤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