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药房托管能不能隔离医务人员与药品企业之间的直接联系还不能下定论,最关键的是不能改变利益分配的难题,即医院“以药养医”的现状,在向医院让利的同时,托管公司肯定承受不了“零差价”的压力。
一度倍受追捧的南京药房托管模式正遭遇亏损的尴尬。
近日有
媒体报道,药房托管模式并没给该公司带来巨大的效益。恰恰相反,2007年南京医药共托管了100多家一、二级
医院的药房,在这项业务中,公司仅当年就亏损1000多万元。
而且在5月底,南京市9家市级三甲医院改革即将全面进行,在三级医院改革过程中,南京市政府一直倡导的药房托管模式并没有在此次改革中得以体现。
曾几何时,南京医药大规模开展的药房托管寄托了业内人士的殷殷希望,甚至有的
专家断言,此举将掀开医药分离的大幕,开启了新
医改的大门。
从理论上讲,药房托管有利于切断医务人员和
药品代表之间的直接经济利益关系,从源头上杜绝药品营销中的各种不正之风。这也是当前医药
行业最为外界所诟病的环节。在托管这一环境下,公司通过竞标挤压了利润空间,同时合同中明确提出,一旦公司出现促销行为即取消托管资格。所有的药品都由一家公司采购供应,没有厂商、品种、价格之争,托管公司不愿、不敢、不需促销,在此情形之下药品回扣和临床促销费等也就自然消失了。这也保护了医务人员,有利于医疗单位摆脱医药购销不正之风的困扰。
但从具体的实践结果来看,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药房托管能不能隔离医务人员与药品企业之间的直接联系还不能下定论,最关键的是不能改变利益分配的难题,即医院“以药养医”的现状,在向医院让利的同时,托管公司肯定承受不了“零差价”的压力。以南京医药为例,最初实行药房托管时,商业公司给医院提供销售额的35%作为托管费用。随着参与药房托管的商业公司数量的增多,竞标价格水涨船高,到目前为止,托管费用最高已达到销售额的53%。
另外,近年来众多先行者的失败经验也预示着南京医药的药房托管事业不会这么容易成功。早在2001年,国家卫生部就在青岛、柳州、西宁等地各级医院开始了药房托管的试点。随后,不断有医院和医药公司开展“
医药分家”尝试,不少医药商业公司成为了探索新机遇的先行者。其中包括九州通托管武汉艾格
眼科医院药房、青海保康医药托管青海红十会医院药房、宁波彩虹大药房托管宁波市海曙区南门医院药房、广西一心医药接管南宁市
中医院药房、安捷利尔公司托管
北京黑庄户医院药房、贵阳芝林大药房托管贵阳神奇普济医院药房、湖北万佳乐医药托管武汉江汉区北湖医院药房、济南宏济堂医药连锁接管济南市口腔医院药房、开心人大药房托管
上海海江医院药房等等。直到目前,上述试验没有一家敢言成功。
在此,提醒那些追捧药房托管的专家们,医药分业涉及诸多的利益分配问题,单靠药房托管这么一个招数不能解决这个存在了这么多年的大难题。
(实习编辑:肖晓堃)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