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记者采访了中国保健协会会长张凤楼,就保健产业的状况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访谈。
第三、 传统养生理论为基础的保健产品市场份额将会明显增长。早在5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已有“养生”的记载,经历代养生保健专家的不断补充和完善,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和实践方法。中医理论、食疗理论和传统的养生理论源远流长,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是我国发展保健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国自古就有“药食同源”的文化,经数千年的时间,积累了一大批药食两用以及专门用于保健、养生、养颜、强身的药食品种和单方、验方。在配伍、炮制、加工、萃取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传统的养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保健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近年来,随着政府有关部门对养生文化、中“治未病”等有关知识的普及,中国的养生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和接受,更加深入人心。同时,在东南亚地区,包括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都有非常高的认同感,为保健产品市场的扩大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用现代科学和传统的养生理论研究,挖掘新资源、新原料、新方法、新工艺。开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保健产品是中国保健品企业发展之路。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外大众喜欢使用的营养补充剂、强化食品、富营养食品业也将得到快速发展速度。
第四、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质,建立自己的企业发展模式。多年来,保健企业对营销模式的依赖性很大,社会上出现了多种营销模式。营销能力强弱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但是,随着《食品安全阀》和《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的实施,政府管制更加严格,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按照WTO的原则保健市场进一步开放、消费者消费心理进一步成熟、新闻舆论更多地介入等因素,单靠营销模式“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科学技术、资本、资源、人才等要素将成为保健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企业间的竞争由以营销模式为主的竞争逐步转变为产品质量、品牌、营销模式的综合竞争,品牌在市场竞争的引导作用日益凸显。成功的品牌不是靠口号、广告建起来的,质量是品牌的前提。在信息经济时代,品牌是生产者和消费者进行沟通的第一符号,品牌可以提供购买的理由、产生溢价、增加通路、提高延伸力。要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唯一的办法就是拥有占有市场主导地位的品牌,因此,提高产品的质量是思想品牌战略的关键。当前保健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研发能力不足,因此,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相结合,积聚优势资源,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开放新产品)”。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努力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质量营造品牌,以品牌开拓市场。企业间的竞争模式的转变,将导致产业结果和产品结果调整的加速和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保健产业持续、健康、科学、快速的发展。
第五、 产品功能定位更加清晰、市场细分更加明确。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消费者消费行为的成熟,市场对保健产品的需求更加多样化,那些功能定位更加清新的产品,将越来越受欢迎。不同年龄组的人群对养生、发育和健身需求很大的区别。如老年人补钙和儿童补钙有很大的不同,不仅功能因子方面需求存在差别,在口味、剂型、用量、食用形式都有很大差别。保健企业必须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根据不同的需求,开发更多的产品,满足不同人群多样化的需求。
第六、 保健用品和保健服务业将快速发展。从保健食品到保健用品和保健服务业,保健产业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保健用品行业门类越来越多,市场影响力日渐增强,2007年保健用品行业年产值达到800多亿元,其中保健器械生产企业1700多家,年产值250多亿元;特殊用途化妆品行业发展迅速,年产值突破150亿元;保健功能纺织品市场销售总额达400亿元,预计2010年将达到800亿元。在中国,保健服务业异常活跃,据不完全统计,大大小小的保健服务企业有140多万家,年产值2000多亿。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每年保健服务业生产总值增加的部分,会调高第三产业的比例提高3.9个百分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让经济更多的依靠消费来拉动是中国经济发展多年的目标。
中国保健产业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困难。第一,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居民生活习惯中存在重医疗,轻保健的意识。与一些保健产业成熟的国家相比,企业资产和销售规模较小。产品老化,产品及功能雷同,适用人群类似,新产品缺乏,低水平重复,缺乏技术资金投入,造成企业恶性竞争。少数企业,以该鸟早死,粗制滥造,夸大宣传,违规经营,被政府通报和媒体曝光,使消费者心理受到创伤,产生“信任危机”,给保健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第二,法律法规缺失,监督主体缺位。我国保健食品法律法规相对健全,截止2007年底,先后出台120部规章,分别由五个部委局执法。存在的问题是法律法规标准不同意,导致执行艰难,多头管理,造成部门间权力失衡,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新的《食品安全法》出台有望解决上述问题。保健用品、保健服务产业,缺乏应有的法律地位。法律法规缺失、监督缺位的现象比较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和消费者购买的积极性,导致投机分子有空可钻,严重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