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糜泻被认为是最常见的免疫介导的疾病之一,在美国的总体发病率在0.7%至1%之间。乳糜泻和炎症性肠病(IBD)相似的特点是慢性免疫介导的胃肠道炎症。两者的发病原因都较为复杂,可能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导致了免疫反应的失调。与普通人群相比,IBD患者中HLA-乳糜泻基因型的患病率并不高。此外,环境因素在乳糜泻中得到了更多的公认,其中麸质饮食的摄入是主要的推测因素。有几项研究报告了乳糜泻和IBD之间的关系,但缺乏证据,因此,本项研究试图评估乳糜泻和IBD之间的关系,并探究不同IBD药物对乳糜泻的影响。
研究人员通过查询一个包含了美国26个医疗保健系统多中心数据库(ExplorysInc.)进行了相关数据的采集,对1999年至2020年期间确定的患有乳糜泻和IBD的患者进行了筛选和纳入,最后使用多变量模型进行了统计分析寻找差异。
在数据库中的72,965,940人中,133,400人患有乳糜泻(0.18%),191,570人(0.26%)患有溃疡性结肠炎(UC),230,670人(0.32%)患有克罗恩病(CD)。IBD患者更有可能被诊断为乳糜泻([OR],13.680),其中乳糜泻与CD的相关性更大。与未接受IBD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治疗的UC和CD患者与乳糜泻相关的风险较低,特别是皮质类固醇(OR,0.407和0.585)、5-氨基水杨酸盐(OR,0.124和0.127)、免疫调节剂(OR,0.385和0.425)和抗肿瘤坏死因子药物(OR,0.215和0.242)的使用可以明显降低乳糜泻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维多珠单抗组没有较低的风险关联,但优特克单抗组有较高的风险关联。
在本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展示了乳糜泻和IBD之间的双向关联,而且乳糜泻的发生与CD的关系更强。使用皮质类固醇、5-氨基水杨酸盐、免疫调节剂或抗肿瘤坏死因子药物治疗的IBD患者与乳糜泻的相关性较低。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IBD治疗相关改变乳糜泻发病率的潜在机制。
原始出处:
Motasem Alkhayyat. Et al.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on Treatment Have Lower Rates of Celiac Disease Get access Arrow.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2022.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擅长领域:擅长中医药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妇科疾病;应用中医手段调理亚健康、慢性疲劳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 青春痘、荨麻疹、咳嗽、气喘、眩晕、关节疼痛、口腔溃疡、小儿厌食等中医治疗。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肠易激综合症;一般炎症性胃肠道疾病(急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急慢性胰腺炎;各种肝炎;肝硬化腹水、大肠息肉;肛裂;肛瘘;内外痔;同时擅长给患者提供胃肠道如何保养等。